无论是冰雪覆盖的芬兰赫尔辛基,还是寒风凛冽的美国芝加哥,启明芯的“蜂鸟”芯片及其背后的技术团队,都成功地经受住了来自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大行业巨头的第一轮、也是最为严苛的技术“大考”。“蜂鸟”展现出的在集成度、功耗、性能和创新交互(GPU加速GUI)上的全面领先性,给双方的技术专家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印象。初步的技术认可,已经达成。
然而,对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体量庞大、流程严谨、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安全要求达到极致的公司来说,仅仅是技术上的惊艳,还远远不足以让他们立刻做出更换核心芯片供应商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启明芯团队离开赫尔辛基和芝加哥后不久,两份厚厚的、充满了各种技术术语和密密麻麻要求的反馈报告,几乎同时通过加密邮件送达了香港总部陈家俊和相关负责人的邮箱。这两份报告,代表着两大巨头对“蜂鸟”方案的初步“诊断书”,也列出了启明芯想要最终赢得他们“芳心”,所必须完成的、如同“魔鬼试炼”般的后续任务清单。
诺基亚的“严谨与长远”:
诺基亚的反馈报告,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严谨、全面和对长期稳定性的极致追求。
协议栈的“千锤百炼”:
他们对启明芯的GSM/GPRS协议栈给予了初步肯定,但要求进行极其详尽的、覆盖数千个测试用例的协议一致性测试(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必须通过GCF和PTCRB的全部认证要求。同时,要求启明芯提供针对欧洲主要运营商(如沃达丰、Orange、德国电信)特定网络参数的优化版本,并提供现场测试数据,证明其在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稳定性。
可靠性的“终极拷问”:
除了常规的温湿度、振动、跌落等测试,诺基亚要求启明芯提供“蜂鸟”芯片更为严苛的长期可靠性数据,特别是高温工作寿命(HTOL,要求在125摄氏度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以上)、早期失效率(Early
Failure
Rate)的统计数据,以及对闩锁效应(Latchup)、静电放电(ESD)等关键可靠性指标的详细测试报告。他们需要确保这颗芯片在数年的使用寿命内都万无一失。
软件平台的“深度融合”:
对于启明芯提供的SDK,诺基亚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定制和优化,使其能够无缝集成到他们自有的S40和S60平台开发工具链中。他们希望启明芯能够提供更底层的硬件驱动接口文档,甚至允许诺基亚的工程师对部分驱动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他们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极致要求。
供应链的“透明与可控”:
诺基亚的供应链专家英格丽·拉尔森提出了对启明芯整个供应链(从晶圆代工到封装测试再到物流运输)进行全面审计的要求,需要核查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产能保障计划以及风险应对预案。他们甚至暗示,希望启明芯能够尽快发展出可靠的第二晶圆代工厂(Second
Source)。
摩托罗拉的“务实与定制”:
摩托罗拉的反馈报告,则更侧重于成本控制、快速上市和满足其特定产品线的差异化需求。
P2K平台的“完美适配”:
他们要求启明芯必须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比如三个月),提供能够完美运行摩托罗拉P2K平台核心功能(包括其标志性的操作界面和特色应用)的稳定固件版本和驱动程序。这需要启明芯的软件团队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适配和优化。
iDEN功能支持的“硬性要求”:
对于他们非常看重的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
第165章 “魔鬼细节”与初步认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