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明芯技术团队于芬兰赫尔辛基成功“惊艳”诺基亚工程师的同时,另一支由北美销售副总裁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带领的精锐小分队,也抵达了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莱克县(靠近芝加哥)的摩托罗拉(Motorola)全球总部。与诺基亚那略显刻板和严谨的北欧风格不同,摩托罗拉作为美国科技界的元老和无线通信的先驱,其企业文化中既有工程师的务实,也带着美式商业的灵活与…某种程度上的傲慢。
安德森深知这一点。他知道摩托罗拉当时在全球手机市场虽然位居第二,但正面临着来自诺基亚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在努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成本上的优化,以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因此,他在制定针对摩托罗拉的沟通策略时,除了强调“蜂鸟一号”的技术优势,更着重突出了其能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即显着的成本降低和快速的产品上市时间。
摩托罗拉的接待规格同样很高,由负责手机平台开发的副总裁亲自出面,并配备了来自硬件、软件、基带、射频等各个部门的技术专家。他们的评估流程同样严谨,但风格上似乎更偏向于“结果导向”。相比于深入探究启明芯的底层技术细节,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芯片能不能稳定地运行我们的软件平台?能不能兼容我们现有的射频前端模块?能不能帮我们把下一款主打性价比的RAZR系列(或类似定位的平行世界产品线)的成本再降低10美元?
启明芯的团队早有准备。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标准的参考设计板,还有一套基于“蜂鸟”平台、初步适配了摩托罗拉当时常用的P2K(Platform
2000)软件平台的演示系统。
“先生们,”安德森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美式英语开场,“我们知道摩托罗拉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有效控制成本的创新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带来的启明芯‘蜂鸟一号SoC,正是为此而生!”
接下来的技术演示环节,启明芯团队同样表现出色。“蜂鸟”在性能、功耗、多媒体能力上的优势显而易见。特别是当启明芯的工程师现场演示,如何利用“盘古”EDA工具提供的快速原型验证能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一个针对摩托罗拉特定需求的接口逻辑修改和验证时,更是让在场的摩托罗拉工程师们印象深刻。
“你们的EDA工具……真的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快速迭代?”一位负责芯片验证的摩托罗拉高级经理惊讶地问道。
“是的,”随行的启明芯后端工程师张伟自信地回答,“这是我们启明芯的核心优势之一。自研的EDA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和优化。”
然而,摩托罗拉的技术专家们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很快就抓住了“蜂鸟”方案中可能存在的“软肋”——作为一个新进入者,启明芯在与摩托罗拉现有庞大而复杂的软件生态(特别是P2K平台)的兼容性和适配性方面,缺乏长期的验证和积累。
“你们的SDK看起来很全面,”一位负责软件平台的高级架构师提出了质疑,“但是,P2K平台涉及大量的底层驱动和中间件,你们如何保证能够完美兼容?有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兼容性测试?驱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如何?”
另一个让摩托罗拉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当时他们正在大力推广的、基于iDEN网络的PushtoTalk(一键通)功能。这需要基带芯片提供特殊的信令支持和低延迟处理能力。
“‘蜂鸟目前的版本支持iDEN协议吗?”负责基带的专家问道,“如果不支持,未来增加这个功能的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
面对这些针对性的问题,启明芯团队也坦诚作答。负责软件的小张承认,与P2K平台的深度适配确实还需要双方工程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联合开发和测试,但启明芯愿意为此投入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资源,并提
第164章 芝加哥同步上演 - 摩托罗拉的算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