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章 发现“隐疾” - Debugging风暴再起[2/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蜂鸟测试遇到大麻烦了?深圳工厂那边已经开始为量产做准备了,诺基亚那边的交流也箭在弦上,要是芯片这边卡住了……”
  林轩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面前的屏幕上,同样显示着来自测试实验室的实时数据和Bug报告。他知道,这正是“蜂鸟”项目最关键的“攻坚期”,也是最考验团队韧性和他本人决策能力的时刻。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焦虑或慌乱。他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份技术分析报告,特别是关于基带失锁和系统死锁的初步定位信息。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他脑海中那个庞大的、关于未来移动芯片技术演进的知识库进行着比对和关联。
  “基带在高动态衰落下的失锁……均衡器的鲁棒性……软件处理延迟……”
  “USB
  DMA与DSP图形操作并发……总线仲裁……异常状态……”
  一些模糊的、来自前世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他知道,这两个看似孤立的问题,很可能都指向了SoC设计中一个共同的、但又极易被忽视的深层难点——复杂系统下的“鲁棒性”(Robustness)和“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
  当夜幕再次降临,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但弥漫的却是令人窒息的沉闷时,林轩的身影出现在了验证中心。他没有责备,也没有施压,只是平静地走到仍在苦苦挣扎的基带团队和系统验证团队中间。
  “大家辛苦了。”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抬起头看向他。
  “我知道,这两个Bug很棘手,让大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和挫败。”林轩的目光扫过众人疲惫的脸庞,“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越要相信我们自己的能力。”
  他走到基带测试平台前,看着屏幕上那杂乱的信号和错误日志,对张建华说道:“老张,关于失锁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除了继续优化均衡器算法本身,我们能不能在物理层控制器里,加入一个基于‘信号质量快速评估的‘前馈机制?当检测到信道质量急剧恶化时,不是被动地等待均衡器失效后再去重新搜索,而是主动地、提前地调整接收机的增益和同步跟踪环路的带宽,甚至可以短暂地切换到一种更‘鲁棒但速率稍低的接收模式,以牺牲一点点峰值性能为代价,换取连接的‘不中断。这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紧密配合。”
  他又走到系统验证平台前,对陈家俊和小王说:“至于死锁的问题,根源很可能在于我们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不够完善。特别是DMA控制器在收到来自USB的、可能带有错误的传输请求时,它的内部状态机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优雅地释放总线?我建议,重点检查DMA控制器以及总线仲裁器中所有关于‘错误处理和‘超时退出的逻辑。必要时,增加更强的硬件级超时保护机制,确保任何模块都不会永久性地霸占总线。”
  林轩的这番话,并非给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但却像两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为两个陷入困境的团队指明了最可能有效的突破方向!
  张建华和陈家俊等人眼睛顿时一亮,仿佛醍醐醐灌!他们之前可能都陷入了各自模块的细节优化中,却忽略了从系统层面、特别是从“鲁棒性”和“异常处理”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林总!您这个思路……太对了!”张建华激动地说道,“我们之前确实更关注常规信道下的性能,对这种极端恶劣信道的快速自适应处理考虑不足!我立刻组织人手,按照您的思路修改算法和控制逻辑!”
  “我们这边也是!”陈家俊也恍然大悟,“我们太信任各个模块自身的纠错能力了,对于系统级的异常保护和超时退出机制确实做得不够!我马上让后端和验证团队重点排查这部分的逻辑!”
  原本压抑沉闷的气氛,被林轩这关键的“点拨”瞬间驱散!两个核心攻坚团队如同找到了新的方向,立刻重新投入到了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工作中去!
  林轩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团队,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他知道,真正的挑战,往往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性能指标,而是这些隐藏在复杂系统交互中的、难以预料的“隐疾”。只有将这些“魔鬼”彻底消灭,“蜂鸟”才能真正做到稳定可靠,才能在未来严苛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Debugging的风暴,因为林轩的精准“导航”,再次掀起了新的高潮。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信心也更加坚定。距离最终的胜利,似乎又近了一步。

第156章 发现“隐疾” - Debugging风暴再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