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处理器、外设接口、多媒体引擎以及功耗控制等关键环节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后,“蜂鸟一号”SoC的验证工作终于来到了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关——通信基带部分的全面测试。这是决定“蜂鸟”能否真正成为一颗合格手机芯片的“生死线”,也是张建华和他带领的这支汇聚了全球精英的基带团队,证明自身价值的关键时刻。
实验室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与之前测试数字或模拟电路不同,无线通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芯片内部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射频接口,更与外部的无线信道环境、网络侧的基站模拟器、以及复杂的通信协议栈软件紧密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测试平台的核心,是一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来自安捷伦(Agilent,后来的Keysight是德科技)或罗德与施瓦茨(Rohde
Schwarz)的顶级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这台复杂的仪器能够精确地模拟出GSM和GPRS基站的信号,并能模拟各种不同的信道衰落、噪声干扰、多普勒频移等恶劣的无线环境,是对手机芯片基带性能进行全面“体检”的终极武器。
“蜂鸟一号”的测试板通过专用的RF(射频)接口板(上面可能焊接了启明芯合作开发的外部RF收发器芯片,或者直接引出了芯片内部模拟基带部分的差分IQ信号接口,取决于“蜂鸟”的集成度),与综合测试仪相连。张建华亲自坐镇主控台,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开始配置测试参数。
“设置网络模拟器为GSM
900MHz频段,标准信道模式。”
“配置下行广播信道(BCCH)和同步信道(SCH)参数。”
“启动信号发射!”
综合测试仪的屏幕上,代表着模拟基站信号的功率谱和星座图亮了起来。
现在,轮到“蜂鸟”了。
“芯片上电,加载基带测试固件。”陈家俊在一旁协助。
“初始化射频前端和模拟基带……”负责RF接口的工程师报告。
“启动物理层接收机……开始进行小区搜索(Cell
Search)!”张建华下达指令。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连接着芯片内部基带处理器调试接口的电脑屏幕上,以及示波器上捕捉到的关键信号波形。
芯片内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开始高速运转,执行着复杂的同步算法。它需要在茫茫的无线信号海洋中,准确地捕捉到来自模拟基站的那微弱而关键的同步信道(SCH)信号,并从中解码出基站的识别码(BSIC)和当前的网络时间信息(帧号)。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屏幕上的日志信息不断滚动,显示着搜索算法的迭代过程。
“频率偏差校正中……”
“时隙同步尝试……”
“检测到可能的SCH信号能量峰值……”
突然,控制台窗口中跳出了一行绿色的提示信息:
[PHY_RX]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
Locked!
FN=,
BSIC=67
“锁定了!同步信道锁定了!”负责监控日志的工程师激动地喊了出来!
这意味着,“蜂鸟一号”的接收机成功地“听到”了来自模拟基站的第一声“呼唤”,并准确地对上了“时间”和“身份”!这是整个通信链路建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实验室里响起了一阵短暂而热烈的掌声!张建华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非常好!继续!”张建华立刻下达下一步指令,“解码广播控制信道(BCCH),获取系统信息!”
芯片的接收机开始尝
第155章 基带的“心跳” - 物理层初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