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章 发现“隐疾” - Debugging风暴再起[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启明芯深圳研发中心的SoC验证与测试中心,在经历了“蜂鸟一号”初步上电成功和核心模块顺利唤醒的短暂喜悦后,迅速被一种更加严峻、也更加磨人的氛围所笼罩。初步的功能验证,如同对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进行体检,确认了“五官端正、四肢健全”。但接下来,要检验这个“婴儿”能否跑、能跳、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需要进行远为严苛、也远能暴露深层问题的压力测试和系统级验证。
  正如林轩所预料的那样,当测试的复杂度提升,多个功能模块开始高强度并发运行时,“蜂鸟一号”这颗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芯片,开始暴露出一些在设计和仿真阶段未能预见的“隐疾”。
  “陈总!基带这边出问题了!”负责基带物理层压力测试的工程师小李,脸色苍白地冲到正在查看电源管理测试报告的陈家俊面前,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我们在模拟强多径衰落和快速移动(高多普勒频移)的信道条件下,对芯片进行长时间GPRS数据接收测试时,发现芯片会不定时地丢失下行同步!一旦失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搜索并锁定信号,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丢失下行同步!这对于一颗通信芯片来说,几乎等同于在战场上突然变成了“瞎子”和“聋子”,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致命缺陷!
  陈家俊的心猛地一沉,立刻跟着小李来到基带测试平台前。屏幕上,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模拟出的信号功率谱如同狂风中的海浪般剧烈起伏,而连接“蜂鸟”芯片调试接口的日志窗口中,代表着“同步丢失”(Sync
  Lost)和“重新搜索”(ReSearching
  Cell)的错误信息正在不断滚动。
  “仿真的时候没发现这个问题吗?”陈家俊皱紧眉头问道。
  “仿真时跑过类似的场景,但可能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够。”负责基带算法验证的工程师解释道,“而且,仿真毕竟是理想环境,无法完全模拟真实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现在看来,我们设计的那个‘自适应信道均衡器的鲁棒性,在高动态衰落条件下可能还是不足。”
  问题迅速上报给了基带负责人张建华。这位从朗讯贝尔实验室挖来的老将立刻组织算法、硬件和软件的骨干进行紧急会诊。他们调取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和芯片内部状态寄存器的Dump信息,试图从海量的0和1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是均衡算法的系数更新不够快?还是硬件实现存在精度损失?或者是软件协议栈在处理底层测量报告时引入了额外的延迟?各种可能性被提出,又被一一分析和排除。
  就在基带团队为了“失锁”问题而焦头烂额之际,另一个同样棘手的Bug,在系统级并发压力测试中悄然浮现。
  “老大!老大!快来看!”负责顶层验证的小王,指着逻辑分析仪屏幕上一段令人费解的波形,对匆匆赶来的陈家俊说道,“我们发现,在模拟高负载USB数据传输(比如向外部存储卡拷贝大量MP3文件)的同时,如果用户恰好在进行某些需要DSP参与的图形界面操作(比如快速滚动带有缩略图的相册),系统有极低概率会卡死!所有的总线信号都变成低电平,CPU和DSP都没有任何响应!”
  系统死锁!这又是一个SoC设计中最令人头疼的噩梦!它往往不是单一模块的问题,而是多个模块在争抢共享资源(如系统总线、内存带宽)时,由于时序、优先级或协议实现的微小瑕疵,陷入了相互等待的“死循环”。这种Bug极其难以复现,定位更是如同大海捞针。
  陈家俊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一个基带失锁,一个系统死锁,两个都是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的“Show
  Stopper”级别的Bug!而且都发生在这个节骨眼上!距离向诺基亚等客户展示样品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之前的轻松和乐观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压力和挥之不去的焦虑。工程师们虽然依旧在埋头苦干,但脸上明显带着疲惫和挫败感。连续数天的加班加点,面对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拦路虎,这极大地消耗着团队的士气。
  连一向沉稳的顾维钧,在查看了系统死锁的初步分析报告后,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总线仲裁逻辑这么复杂,涉及到多个高速Master和Slave接口,要找到死锁的确切触发条件和原因,恐怕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非常细致的仿真和形式化验证,这太耗时间了……”
  黄耀龙也感受到了研发中心这边弥漫的低气压,他忧心忡忡地找到林轩:“林生,听

第156章 发现“隐疾” - Debugging风暴再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