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研发中心的临时办公室刚刚布置完毕,甚至连空气中还残留着新地毯和办公家具的味道,一场规模空前、目标明确的“抢人大战”,便在孙振南和启明芯新组建的HR团队(由一位同样具有丰富跨国公司中国招聘经验的总监领衔)的精心策划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他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零敲碎打地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角”,而是要系统性地、大规模地吸纳中国大陆本土最顶尖、最具潜力的技术英才,为这座即将成为启明芯“第二大脑”的研发中心,注入最强劲、也最本土化的“血液”。
“筑巢”已初具雏形,“引凤”则需要策略和诚意。孙振南和HR总监深知,在2000年的中国大陆,虽然人才济济,但真正符合启明芯要求(既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力)的顶尖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他们不仅要与IBM、微软、Intel等早已在大陆设立研发机构的国际巨头竞争,还要与华为、中兴、联想等正在强势崛起的本土科技领军企业抢人。启明芯虽然顶着“港资明星企业”和“全球MP3领导者”的光环,但在大陆本土的知名度和雇主品牌形象,还需要时间来建立。
为此,他们制定了一套“立体化、精准化、高举高打”的人才招揽策略:
聚焦顶尖高校,掐尖“潜力股”:
目标锁定:
将招聘的重点,首先放在了被誉为中国“常春藤”的几所顶尖理工科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学校的计算机、电子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汇聚了全国最聪明、基础最扎实的本科和硕博士毕业生。
高规格校园宣讲:
启明芯一改过去相对低调的作风,由孙振南、甚至在关键场次由林轩(如果时间允许)或顾维钧、李志远等技术大牛亲自带队,奔赴各大高校,举办高规格的校园宣讲会。宣讲会的内容,不仅仅是介绍公司和招聘职位,更着重于展示启明芯的技术实力(Pioneer的成功、龙芯的前景、盘古EDA的突破)、宏伟的愿景(成为世界级的芯片公司、用“中国芯”改变世界)、开放创新的工程师文化、以及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目标是直接点燃那些心怀梦想、渴望参与前沿技术研发的天之骄子们的热情。
设立专项奖学金/联合实验室:
为了更长远地锁定人才来源,赵晴鸢批准了一笔专项预算,用于在几所重点高校设立“启明芯奖学金”,或者与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实验室”,资助前沿课题研究,提前与未来的潜力人才建立联系和互信。
广撒网罗,“海归”与本土精英并重:
“海归”人才重点攻关:
针对那些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获得学位或拥有工作经验、正考虑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才,启明芯通过国际猎头公司和内部推荐网络,进行重点接触和“挖角”。HR团队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回国安置方案,解决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并强调启明芯能够提供一个既有国际化视野、又能深度参与中国市场发展的独特平台。
本土行业精英挖掘:
对于国内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联想或一些研究所)中已经崭露头角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才,启明芯也积极伸出橄榄枝。相比国际巨头,启明芯作为一家更“接地气”的、同样致力于“中国芯”事业的公司,在文化认同和发展机遇上,可能更具吸引力。
内部推荐重奖:
大力鼓励现有员工(特别是那些来自大陆的工程师)推
第124章 筑巢引凤 - 招揽本土英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