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专利战的硝烟刚刚散尽,启明芯内部甚至还来不及进行一场彻底的庆祝,另一项关乎公司未来十年战略布局的重大工程——在中国大陆设立大型研发中心——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正式拉开了帷幕。
按照最高决策层的决定,选址确定为与香港一河之隔、正处于改革开放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最前沿的经济特区——深圳。这个选择,不仅是基于地理位置、产业配套和政策环境的理性考量,更蕴含着林轩将启明芯的未来与中国科技崛起紧密相连的深层战略意图。
负责挂帅此项“奠基工程”的,是一位刚刚加入启明芯不久、但履历极其亮眼的高级副总裁——孙振南(虚构)。孙振南年近五十,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后,曾在硅谷的惠普(HP)和朗讯(Lucent)等跨国巨头的研发部门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并在几年前被委派回中国,负责筹建和管理朗讯在北京和上海的大型研发中心。他在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管理、与地方政府及高校的沟通协调、以及吸引和管理本土研发人才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的人才,正是启明芯开拓大陆市场、建立研发根据地所急需的“领路人”。赵晴鸢的猎头团队几乎是“三顾茅庐”,并配合林轩亲自出面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极具吸引力的期权激励,才最终将这位业界公认的“中国研发中心建设专家”招至麾下。
孙振南一到任,便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经验丰富的工作作风。他迅速组建了一个精干的跨部门项目筹备小组,成员包括来自香港总部的行政、财务、法务、IT以及熟悉大陆情况的黄耀龙团队的骨干。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为启明芯未来的“大脑”找到一个合适的“家”。
深圳,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热潮。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交通日益繁忙,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涌入这座“搞钱之都”。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各个开发区,更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孙振南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实地考察。他们的目标区域,主要锁定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明确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几个区域:
南山科技园:
这里无疑是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心脏”,聚集了大量的软件、通讯、互联网企业(虽然很多当时还只是小公司),靠近深圳大学,人才氛围浓厚,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但缺点是地价和写字楼租金已经水涨船高,可选的大面积、适合改造为实验室的场地不多。
福田保税区:
靠近皇岗口岸,与香港交通便利,有一些适合大型企业入驻的现代化厂房或办公楼,租金相对科技园略低,政策上也可能有一些针对出口加工或研发的优惠。但周边生活配套和人才氛围不如科技园。
宝安、龙岗等关外区域:
这些区域当时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土地和厂房资源丰富,成本极低。但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性、人才吸引力以及与香港总部的联系,都存在明显劣势。
经过反复比较和实地
第123章 选址深圳 - 新研发中心的奠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