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 东方欲晓 - 深耕神州的决心[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香江,启明芯总部,顶层董事会议室。
  窗外是熟悉的维多利亚港景色,海面上船只穿梭,一派繁荣景象。然而,会议室内的气氛,却比窗外的阳光更加炽热,充满了战略决策前的凝重与期待。
  MP3专利战的和解曙光初现,虽然最终协议尚未签署,但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向启明芯倾斜。这不仅意味着公司最大的外部风险即将解除,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振了整个团队的信心,也让林轩得以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
  此刻,启明芯的最高决策层——林轩、赵晴鸢、张晚晴(通过加密视频连线参与),以及顾维钧、陈家俊、李志远、黄耀龙等核心高管齐聚一堂。议题只有一个,却关乎公司未来十年的战略走向。
  “各位,”林轩站在巨大的电子白板前,神情肃穆,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MP3专利战即将尘埃落定,‘启明二号和‘龙芯一号也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我们的A轮融资非常成功,资金储备充足。可以说,启明芯已经顺利度过了最危险的初创期,拥有了在全球舞台上竞争的实力和底气。”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但是,仅仅依靠香港这个总部,以及硅谷和欧洲的前哨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思考,启明芯的下一个战略重心,应该放在哪里?我们的根,应该扎向何方?”
  不等众人回答,林轩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声音斩钉截铁:“我的答案是——中国大陆!”
  这个答案并不令人意外,毕竟“龙芯一号”的初步成功已经证明了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林轩接下来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撼。
  “我提议,我们不能仅仅将大陆视为一个销售市场和低成本制造基地。”林轩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我们要在大陆,建立一个规模不低于香港总部、功能完善、能够承担核心技术研发任务的大型研发中心!这不仅仅是业务拓展,更是启明芯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的战略基石!”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在2000年的当下,虽然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设厂已不鲜见,但设立大规模、承担核心研发任务的中心,尤其对于一家成立不久的香港高科技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决策。
  张晚晴在视频连线中微微颔首,示意林轩继续阐述理由。
  林轩走到白板前,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战略考量:
  “第一,无可比拟的人才宝库!”他写下“Talent
  Pool”几个字,“中国大陆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也是增长最快的工程师人才储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对理工科教育的持续投入,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来,尤其是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微电子等领域。虽然他们可能缺乏顶级项目的实战经验,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而且极其勤奋刻苦。这股庞大的‘工程师红利,是我们未来能够持续保持研发效率和创新速度的关键保障!”
  “第二,显着的成本优势!”他接着写下“Cost
  Advantage”,“相比于香港、硅谷或欧洲,大陆的综合研发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场地成本、运营成本等)要低得多。同样的投入,在大陆可以组建起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的研发团队。这对于我们未来需要大规模投入的EDA、移动通信、CPU/GPU等‘烧钱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贴近未来最大的单一市场!”“Market
  Proximity”,“中国不仅仅是我们的制造基地,更将是未来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消费电子市场!将研发中心设在大陆,可以让我们更贴近客户,更快地理解和响应本土市场的独特需求(比如‘龙芯一号的超强纠错),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持像‘龙芯系列这样需要与本土产业链深度结合的项目。”
  “第四,潜在的政策红利!”“Policy
  Support”,“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出台一系列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人才引进支持等。我们作为一家技术领先、并且愿意将核心研发放在大陆的公司,完全有可能争取到这些宝贵的政策资源。”
  “第五,战略纵深与风险分散!”林轩最后总结道,“将核心研发能力分散布局,而不是过度集中在香港或硅谷,也能提高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地缘政

第121章 东方欲晓 - 深耕神州的决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