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等待宣判的“宁静”[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设计文件一旦送出,就如同离弦之箭,再无更改的可能。接下来的几周,是“启明芯”全体成员一段既充满期待又备受煎熬的时光。
  光刻掩模的制作本身就需要一到两周时间,这套由十几层到二十几层精密图形构成的“模具”,每一层的误差都必须控制在纳米级别,其制造费用更是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一旦设计文件有问题,或者掩模制作出现瑕疵,这笔巨额投入就可能打了水漂。
  掩模完成后,晶圆(Wafer)才会被送入那条价值数亿美元的、如同迷宫般复杂的超净生产线(Fab)。在一片片直径通常为6英寸或8英寸(在1995年)的、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硅晶圆上,要依次进行氧化、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等数百道精密工序,如同在微观世界里建造一座座复杂无比的立体城市。整个流程通常需要4到6周时间。
  这段时间里,林轩要求团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以缓解等待的焦虑。
  新实验室的装修和改造进入尾声。黄耀龙采购回来的各种“宝贝”——那些散发着独特工业美感的频谱仪、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温控箱、芯片测试台、甚至还有几台用于大规模仿真的小型服务器,被陆续小心翼翼地搬入、安放、连接、调试。原本空旷的厂房空间被分割成一个个功能区域:设计区、仿真区、测试区、硬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小型服务器间……防静电地板光洁如新,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运行声,一排排崭新的工作台整齐排列,高速局域网也已铺设完毕。一个现代化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的雏形,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工程师们兴奋地在新环境中安顿下来,每个人都分到了更宽敞舒适的工位和更先进的设备。林轩甚至兑现了承诺,给核心技术骨干配备了当时最新款的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虽然价格不菲),极大提升了团队的士气和归属感。
  MP3播放器项目组在小张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进行着软件开发和硬件调试。林轩亲自绘制的、充满了未来极简主义风格的播放器外观设计草图,以及一份详细定义了“傻瓜式”操作逻辑和人性化交互界面的需求文档,让负责软件和硬件的工程师们大开眼界,也痛苦不堪——因为要用当前的技术去实现接近2005年的用户体验,挑战极大。但挑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各种巧妙的解决方案和代码优化技巧层出不穷。
  EDA项目组则在小陈的带领下,啃起了林轩布置的那个“量子退火启发式布局布线算法”。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林轩给出的也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和初步的算法思路。他们几乎是“闭关”状态,每天对着白板、草稿纸和计算机屏幕,进行着艰深的数学推导和算法实现,进展虽然缓慢,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攻克

第48章 等待宣判的“宁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