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堡垒的坚毅光芒。
赵晴鸢也已经处理完交接手续,正式飞抵香港,加入了“启明芯”。她的到来,如同给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注入了最专业的润滑剂和导航系统。她迅速组建起精干的财务和法务团队(初期以外部顾问为主),完成了公司VIE架构的搭建和离岸公司注册,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报告和内部审计制度,并开始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进行多币种现金管理和风险对冲。她甚至已经开始起草A轮融资的商业计划书(BP)初稿,其专业、高效和国际化的视野,让黄耀龙等“本土派”管理人员自愧不如,也让林轩彻底放下了对公司“后院”的担忧。
尽管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所有人心头都悬着一把剑——“启明一号”的流片结果。这不仅关系到数百万美金的投入,更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林轩描绘的所有宏伟蓝图能否迈出第一步。
团队成员们表面上努力工作,但私下里总会忍不住讨论:“你说……良率能有多少?”“第一次流片,能点亮就不错了吧?”“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我们还有钱再来一次吗?”……焦虑的情绪如同病毒般悄悄蔓延。
唯有林轩,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非人”的平静和笃定。他按部就班地指导着各个项目组的工作,定期与赵晴鸢开会讨论资本战略,甚至还有闲暇研究起了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Java语言和网络浏览器技术。他几乎从不主动提及流片的事情,仿佛那只是一个必然会成功的、无需挂齿的小插曲。
他的这份从容,并非刻意伪装。一方面,源于他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以及对那个“隐藏缺陷”的精准规避;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两世为人、见惯风浪的沉稳心态。他知道,越是关键时刻,主帅的镇定越是重要。
他的这份镇定,也确实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团队成员们看着林轩每天依旧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地处理着各项事务,仿佛流片成功已是囊中之物,他们内心的焦虑也渐渐被一种“林生说行,就一定行”的盲目信任所取代。
当然,只有林轩自己知道,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面对那块写满了未来技术节点的白板时,他内心深处也并非毫无波澜。蝴蝶效应是否存在?这个时空的物理规则是否会有细微的偏差?万一……万一失败了呢?这个念头偶尔会像毒蛇般钻出来,啃噬着他的信心。
但他会很快将这些杂念驱散。他不是赌徒,他是掌握了未来地图的穿越者!他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基于比这个时代所有人更丰富、更深刻的知识和经验!如果连这样都失败了,那只能说是天意!
“尽人事,听天命。”林轩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但我的人事,已经尽到了极致!”
这份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这段看似宁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等待期。
第48章 等待宣判的“宁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