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章 灵活应变,危中寻机[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军心既定,芯启科技这台一度有些迟滞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林轩将之前制定的“现金为王,聚焦核心,苦练内功,逆势布局”十六字方针,迅速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并在各个层面同步推进。芯启科技不再是被动地承受风暴的冲击,而是开始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在惊涛骇浪中灵活地调整航向,甚至尝试迎着风浪,撒网捕鱼。
  既然香港本地及东南亚市场短期内指望不上,林轩果断决定,将市场开拓的重心全面转向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且对新技术接受度更高的欧美市场。这在当时看来,对于一家毫无海外根基的香港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决策。
  黄耀龙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他带领着刚刚组建起来的、只有两三个人的迷你销售团队(其中一人还是刚从本地电子厂挖来的、略懂英语的销售员),开始了“扬帆出海”的艰难征程。他们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数据库、行业展会的名录、甚至互联网上零星的信息,大海捞针般地寻找着欧美潜在的MP3播放器品牌商、方案商或大型分销商。
  过程充满了挫败。大部分发出去的邮件和传真都石沉大海,偶尔接通的电话,对方往往在听到“Xinqi
  Technology”这个陌生的名字后就礼貌地挂断。语言障碍、时差颠倒、文化隔阂、缺乏信任……重重困难摆在面前。
  林轩给予了黄耀龙充分的授权和支持。他亲自参与制定了针对欧美市场的推广资料,强调“麻雀”芯片在性能、功耗上的技术优势,以及芯启科技作为亚洲新兴设计公司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他还建议黄耀龙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合作模式,比如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样品价格、更长的技术支持周期,甚至可以考虑与当地有实力的方案设计公司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我们的目标不是立刻拿到大订单,”林轩对焦虑的黄耀龙说,“而是先找到一两个愿意尝试我们方案的‘种子客户,哪怕只是一个小品牌,一个小订单。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建立起一个样板工程,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与此同时,对于像远大电子这样陷入困境的老关系,林轩也没有完全放弃。他让黄耀龙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对方的难处。当得知远大电子正苦于内销订单锐减,急需拓展出口业务时,林轩甚至让陈家俊带领技术团队,花费了不少精力,协助远大电子的设计师,针对欧美市场的审美和功能偏好,改进了他们原有的MP3播放器外观和软件设计,并提供了基于“麻雀”芯片的、更具性价比的整套解决方案。
  这种在困境中“雪中送炭”的做法,虽然短期内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却赢得了远大电子高层的极大好感和信任,为未来的长期合作,埋下了重要的伏笔。精耕细作,维系关系,同样是“危中寻机”的重要一环。
  金融危机如同大浪淘沙,香港和珠三角地区那些管理不善、过度扩张、或者仅仅是运气不佳的电子配套厂商,纷纷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倒闭破产。这对于正在努力构建自身供应链体系的芯启科技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黄耀龙根据林轩的指示,开始有针对性地梳理和接触那些与芯启科技业务相关,但目前正面临困难的供应商。这其中,既有提供PCB制版、SMT贴片、元器件分销的小厂,也有一些掌握着特定封装技术或测试能力的公司。
  谈判桌上的博弈,变得微妙而激烈。
  一方面,芯启科技利用对方急于获得订单和现金流的心理,在价格、账期、交货条件等方面,争取到了比以往更有利的条款。比如,与一家濒临倒闭的台湾封装厂谈判时,黄耀龙成功地以低于市场价近三成的价格,锁定了未来一年“麻雀”芯片所需的封装产能,并争取到了分批付款的优惠条件。
  但另一方面,林轩也深知涸泽而渔的道理。他反复叮嘱黄耀龙,不能只顾压价,更要评估对方的技术实力、质量控制体系和长期发展潜力。对于那些确实有技术特色、管理也相对规范,只是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供应商,芯启科技甚至会考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预付部分货款,或者介绍一些其他的潜在客户,以建立更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捡便宜,”林轩在一次供应链会议上强调,“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筛选和锁定一批能够与芯启科技共同成长、值得信赖的核心供应商。稳定、高质量的供应链,是我们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
  通过一系列灵活而精准的操作,芯启科技不仅有效降低了当前的采购成本,缓解了部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初步构建起了一个更具韧性和成本优势的供应链网络雏形。
  在林轩看来,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红利”,莫过于人才市场的剧变。这为一直苦于高端人才匮乏的芯启科技,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机遇之窗”。
  他亲自挂帅,将“人才抄底”提升到公司最高战略优先级。人事部门在他的直接指示下,火力全开

第20章 灵活应变,危中寻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