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金融风暴带来的现实冲击,却如同持续不断的寒流,渗透到芯启科技日常运作的每一个毛孔。
A轮融资的希望基本破灭,意味着公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只能依靠郑家那笔已经消耗过半的天使投资来维持生命。远大电子订单的取消,不仅打击了团队的士气,也让原本就不明朗的市场前景更加雪上加霜。供应商的破产,则直接导致了关键物料的短缺和研发进度的延误。
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不可避免地在公司内部引发了新一轮的焦虑和动荡。
尽管核心团队在林轩的鼓舞下重新振作,但普通员工,尤其是那些刚加入不久、对公司和老板还缺乏足够了解和信任的工程师们,内心的不安却在不断累积。
茶水间里,窃窃私语的声音多了起来。讨论的话题不再是技术难题或周末去哪里消遣,而是变成了“某某公司又裁员了”、“听说房租又要跌了”、“公司的资金还能撑多久”、“现在外面工作太难找了”……
办公室里的工作氛围也明显受到了影响。以往那种热火朝天、加班加点搞研发的劲头似乎减弱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闷和观望。有人开始上班时间偷偷浏览招聘网站,有人则变得心不在焉,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甚至在代码中出现了低级错误。
更让林轩警惕的是,他隐约听说,有竞争对手的公司开始尝试挖角芯启科技的技术人员,开出的条件虽然未必优厚,但“稳定”二字,在当下这种人人自危的环境里,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黄耀龙和人事专员也感受到了这股暗流。他们尝试找一些员工谈心,了解情况,进行安抚,但效果并不理想。空洞的口号和承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团队的凝聚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和扭转,后果不堪设想。
林轩意识到,仅仅依靠核心团队的理解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亲自站出来,面对全体员工,用最直接、最坦诚的方式,驱散大家心中的迷雾,重新点燃团队的信心和斗志。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讲话,更是一场稳定军心、凝聚人心的关键战役。
他没有选择召开严肃的全体大会,而是利用一次原定的每周技术进展汇报会的机会,在会议的最后,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他走到办公室中间那块最大的白板前,没有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而是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原本有些嘈杂的办公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疑惑、期待,或许还有一丝忐忑。
“我知道,最近大家心里都不踏实。”林轩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语气坦诚得近乎直白,“外面的风声很紧,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我们公司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订单没了,融资不顺,连供应商都靠不住了。很多人可能在想,芯启科技是不是快撑不下去了?我们现在做的一切,还有没有意义?”
他没有回避任何尖锐的问题,甚至主动将大家心中最深的忧虑说了出来。这种直面现实的态度,反而让一些原本准备好听“官话套话”的员工感到有些意外。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林轩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有这些担心,很正常。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那才是真的没救了!”
“请大家跟我一起,冷静地想几个问题。”他伸出手指。
“第一,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他自问自答,“我们不是地产商,不是金融公司,我们是一家硬核科技公司!我们的根基,是我们正在研发的‘麻雀芯片,是我们独一无二的
第19章 逆势而行,稳定军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