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金融风暴中的机遇?[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97年如期而至。新年的钟声仿佛还未散尽,亚洲金融市场的紧张气氛便骤然升级。继泰铢之后,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失守,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汇市一片狼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方案,如同杯水车薪,难以遏制恐慌情绪的蔓延。
  战火,终于烧到了香港。
  7月,香港刚刚完成举世瞩目的主权交接,城市的政治氛围尚未完全平复,金融市场便迎来了国际炒家的猛烈攻击。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游资,挟横扫东南亚之威,兵临城下,开始大规模抛售港元,冲击联系汇率制度。
  一时间,香港风声鹤唳。
  恒生指数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路狂泻。短短几个月内,从一万六千多点的高位,跌破一万点大关,无数股民的财富在恐慌性抛售中化为乌有。曾经炙手可热的楼市也迅速降温,成交量冰封,价格大幅跳水,“负资产”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端,压垮了许多曾经意气风发的中产家庭。
  报纸上,每天都充斥着企业倒闭、裁员减薪、富豪破产的负面新闻。电视里,专家学者们表情凝重地分析着港府与国际炒家之间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保卫战”。弥漫在城市上空的,不再是回归初期的憧憬与兴奋,而是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萧条。
  这股寒流,也无情地冲击着芯启科技这艘在风浪中艰难前行的小船。
  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市场端。之前对“麻雀”芯片表示过浓厚兴趣的远大电子,他们的采购部经理打来了一个充满歉意的电话,告知林轩,由于市场急剧萎缩,公司自身也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不得不取消所有新产品开发计划,原定的MP3项目无限期搁置。这意味着芯启科技失去了第一个,也是当时最有希望的潜在客户。
  紧接着,黄耀龙接洽的几家原本态度积极的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有的直言“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暂停所有新的投资项目”,有的则要求提供更加苛刻的对赌协议和更高的估值折扣,条件苛刻到近乎侮辱。A轮融资的道路,似乎被彻底堵死了。
  更糟糕的是,与芯启科技合作的一家提供PCB制版服务的供应商,突然宣布破产清算,导致一批正在制作中的“麻雀
  Rev
  B”测试板无法按时交付,严重打乱了研发进度。
  坏消息接踵而至,公司内部的气氛也变得异常压抑。尽管林轩在上次会议中极力稳定军心,但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形势,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冲击,员工们心中的焦虑再次被点燃。甚至连陈家俊这样稳重的老成之士,脸上也多了几分愁容。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感到前途黯淡,甚至开始怀疑公司能否撑过这个冬天的时候,林轩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异于常人的战略定力。
  他没有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有在员工面前流露出丝毫的慌乱。相反,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两天,仔细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各种新闻报道、市场数据、以及他根据前世记忆绘制的危机发展推演图。
  两天后,他再次召集了黄耀龙和陈家俊,以及几位新加入的核心技术骨干,召开了一次闭门战略分析会。
  “我知道,现在外面的情况很糟糕,我们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林轩的开场白依旧坦诚,没有回避问题,“远大的订单飞了,A轮融资基本断了,连供应商都倒了一个。看起来,我们好像已经走投无路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但是,”林轩的语气陡然变得有力,眼神锐利如鹰隼,“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恐慌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分析形势,找到我们的活路,甚至……找到我们的机会!”
  他在白板上,再次画出了那个经典的SWOT分析矩阵。
  “Threats,威胁,这个不用多说。”他快速写下:融资枯竭、市场冰封、供应链断裂、客户流失、信心危机……每一条都如同重锤敲在大家心上。
  “Weaknesses,劣势,我们也很清楚。”他又写下:规模小、品牌弱、抗风险能力差、产品未量产、现金流紧张……
  “但是!”他的笔锋一转,重重地圈住了另外两个象限,“我们更要看到我们的Strengths(优势)和Opportunities(机会)!”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他看向众

第18章 金融风暴中的机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