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封装完毕、打上“启明芯
QMC01”激光印记的工程样品(ES),如同凯旋的士兵,被小心翼翼地从台湾空运回港,送抵观塘那间已经焕然一新的实验室。包裹打开的瞬间,所有技术团队的成员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些躺在黑色防静电托盘里的、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
这就是他们数月呕心沥血的结晶!这就是承载着公司未来的“心脏”!
“开始测试!”林轩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寂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早已准备就绪的测试区立刻忙碌起来。黄耀龙协调着后勤,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备用耗材充足。而林轩则亲自坐镇中央测试台,小王、小李等核心工程师则分别负责不同的测试项目。
新购置的(部分是二手的顶配)测试设备在这一刻展现了它们的价值。高精度的探针卡在显微镜下缓缓下降,精准地接触到芯片表面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焊盘(Pad);泰克的数字示波器屏幕上瞬间充满了复杂的波形;惠普的频谱分析仪开始扫描输出信号的纯净度;一台大型的温控箱则准备模拟各种极端工作环境。
林轩亲自编写并审核了大部分的测试向量和自动化测试脚本。这套测试流程,其严苛程度和覆盖广度,远超当时行业内对一颗消费级芯片的普遍标准。他不仅仅满足于“Go/NoGo”(通过/不通过)的功能性测试,更要求对芯片的每一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精密的“特性分析”。
“小李,模拟前端的信噪比(SNR)和总谐波失真(THD+N)数据怎么样?”林轩看着实时滚动的测试数据,头也不抬地问道。
“林…林生!”负责模拟测试的小李声音都有些发颤,指着屏幕上的数据,“结果……好得有点……离谱!SNR轻松超过95dB,THD+N低于0.005%!这……这都快赶上专业录音棚里那些昂贵的独立音频解码器了!我们设计的只是一个MP3芯片啊!”
林轩点点头,脸上波澜不惊,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脑海中那些基于未来SigmaDelta调制和噪声整形技术的优化设计,果然起到了关键作用。“继续测试动态范围和声道分离度。”
“小王,数字部分的最高稳定工作频率能跑到多少?”他又转向负责数字逻辑测试的小王。
小王死死盯着逻辑分析仪屏幕上稳定跳动的时钟信号,结结巴巴地汇报道:“报告林生!标称频率是60MHz,但我们……我们尝试超频到80MHz,连续跑了三个小时的复杂运算压力测试,没有出现任何逻辑错误!甚至……甚至还能往上冲一冲!”
“很好。”林ennan嘴角微扬,“功耗呢?在80MHz下的核心功耗是多少?”
“低于
第51章 “芯”的考验 - 性能远超预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