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二号”首次流片即取得近90%“奇迹”良率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信鸽,以惊人的速度在有限但关键的圈子内传播开来。
林轩第一时间将这个振奋人心的结果通报给了最重要的投资人张晚晴。电话那头的张晚晴在短暂的震惊后,爆发出一阵爽朗而畅快的大笑:“好!好!好!林轩!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人!你果然没让我失望!干得漂亮!”她当即表示,后续的五百万美金投资款项将在一周内全部到位,并承诺会立刻调动嘉慧资本及其背后财团的所有资源,全力支持“启明芯”接下来的产能预定、市场推广和人才招募。这份来自顶级投资人的鼎力支持,无疑为“启明芯”的下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消息也通过代工厂、设备供应商、甚至是一些风险投资的渠道,不可避免地传到了香港本地、台湾乃至硅谷的一些业内人士耳中。
反应各不相同。
一些原本对“启明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香港初创公司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本地和台湾IC设计公司(他们可能还在做一些简单的逻辑芯片或者低端消费电子芯片),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继而是深深的忌惮和不安。“怎么可能?第一次流片良率近九成?0.5微米工艺?他们是怎么办到的?”“是不是芯片设计其实很简单?或者台联电那边放水了?”“必须密切关注这家公司!他们可能掌握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技术!”……一时间,各种猜测、质疑和探究在业内私下流传。
而像SigmaTel、德州仪器(TI)、飞利浦半导体这些可能已经开始关注或布局数字音频市场的国际大厂,在得到零星的消息后,高层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不予置评”或者“需要进一步核实”。他们的工程师或许会感到惊讶,但庞大的企业惯性、对新兴小公司的固有轻视、以及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让他们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次“偶然的成功”或者“初创公司的公关噱头”。“一个香港的小团队?能翻起多大浪?良率高不代表性能强,更不代表能搞定复杂的系统应用和市场推广。等着瞧吧,很快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这种普遍的傲慢与轻视,恰恰为“启明芯”赢得了最宝贵的、不受干扰的加速发展期。
林轩深知这一点,他并没有被初战告捷冲昏头脑,更没有时间去理会外界的种种声音。庆祝?当然要庆祝!他当晚就自掏腰包,在观塘一家不错的海鲜酒楼包下大厅,让全体员工和早期提供帮助的朋友们(包括装修队工头、设备代理商等)痛痛快快地大吃大喝了一顿,并发放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但庆祝过后,第二天一早,他比所有人都更早地出现在实验室,眼中燃烧着更加炽
第50章 胜利的号角与新的起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