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
林轩的专业、坦诚和自信,逐渐赢得了AuraSound团队的好感。尤其是当林轩在技术细节上展现出远超他们预期的深度和前瞻性时(比如谈到未来闪存接口标准、低功耗设计的趋势等),更是让约翰·米勒等人刮目相看。
“Lin,你简直就是个技术宝库!”约翰·米勒在一次技术讨论后,忍不住赞叹道。
经过几轮深入的沟通和技术交流,AuraSound方面的态度明显变得积极起来。他们正式提出,希望在“麻雀
Rev
B”的工程样品(ES)出来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至少100片的样品进行评估测试。如果测试结果符合预期,他们愿意考虑在下一代产品中,采用“麻雀”芯片作为核心解决方案,并签订一份长期供货协议!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虽然距离真正的订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根来自大洋彼岸的“橄榄枝”,意义非凡!
首先,它极大地鼓舞了芯启科技全体员工的士气。在本地市场受挫、融资困难的背景下,能够获得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认可和潜在订单,无疑是对他们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的最好证明。办公室里一扫之前的沉闷,重新充满了乐观和干劲。
其次,它验证了林轩“扬帆出海”战略的正确性。欧美市场确实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产品够好,就有可能敲开大门。这也为黄耀龙后续开拓其他海外客户,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再次,AuraSound的积极意向,也为芯启科技后续的A轮(甚至B轮)融资,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砝码。能够获得海外知名品牌(哪怕是小众品牌)的认可,对于提升公司的估值和说服投资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挑战也随之而来。AuraSound在表达合作意向的同时,也更加尖锐地提出了对MP3专利风险的担忧。“Lin,我们必须确保使用的芯片不会让我们卷入昂贵的专利诉讼。”约翰·米勒严肃地表示。这使得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此外,林轩也隐约感觉到,他们的行动可能已经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注意。黄耀龙在跟进其他几个潜在客户时,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阻力,对方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或者提出了一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要求。他怀疑,是不是有竞争对手(比如SigmaTel或TI)在暗中散布不利于芯启科技的消息,或者试图截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轩对此并不意外,“市场竞争本就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自己的壁垒建高。只要我们的‘麻雀足够强,就不怕别人使绊子。”
来自大洋彼岸的橄榄枝,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芯启科技这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芯海”中,航向似乎逐渐清晰,但前方的暗礁和风浪,也同样不可小觑。林轩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解决知识产权这个“暗礁”,将是他们扬帆远航前,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
第27章 来自大洋彼岸的橄榄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