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Rev
B”的设计数据已经发送到台积电,如同撒入大海的漂流瓶,开始了它为期数周乃至数月的硅基生命孕育之旅。这段等待的时间,对于度日如年的芯启科技团队来说,既是短暂的喘息,更是另一种形式的煎熬。ASIC流片,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每一次都是一场豪赌,结果揭晓之前,谁也无法预料是惊喜还是惊吓。
林轩深知,单纯的等待只会徒增焦虑。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主动出击,为“麻雀”芯片未来的市场推广,提前进行预热和试探。恰逢一年一度的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览会即将在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是亚洲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商贸平台之一,是观察行业动态、结识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绝佳机会。
尽管芯启科技目前还没有可以正式销售的芯片产品,甚至连工程样品都还要等上几个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先去“亮个相”,发个声。
“我们要参展!”林轩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了这个决定,让黄耀龙和市场部(目前只有两个人)的同事都吃了一惊。
“大佬,我们现在没产品,去参展能展示什么?会不会太早了点?”黄耀龙有些犹豫,“而且,租展位、搭建、印资料……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在“现金为王”的当下,任何非必要的支出都让他心疼。
“不早。”林轩摇摇头,语气坚定,“我们确实没有量产芯片,但我们有‘麻雀
Rev
A的FPGA原型,有Rev
B的详细技术规格书,有我们对未来数字音频市场的分析和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我们自己!”
他解释道:“我们这次参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签订单,而是为了:第一,向业界宣告芯启科技的存在,让大家知道香港也有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多媒体芯片设计的公司;第二,收集市场信息,了解潜在客户对MP3芯片的具体需求、价格预期和功能痛点;第三,结识人脉,特别是来自欧美市场的潜在买家、分销商或者技术合作伙伴;第四,也是一个侧面的展示,让关心我们的人(比如投资者)看到,我们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滞不前,而是在积极布局未来。”
至于开销,林轩指示要本着“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展位不需要大,位置也无需最好,但设计一定要突出科技感和专业性。重点展示我们的技术实力和愿景。宣传资料要精炼,突出‘麻雀芯片的核心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
于是,在紧张的研发工作之余,芯启科技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参展准备。林轩亲自审定了展位的设计方案——以代表芯片的蓝色和代表科技的银灰色为主色调,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未来感,背景板上是“麻雀”SoC的架构示意图和几项关键性能指标(如超低功耗、高信噪比),以及一行醒目的标语:“Xinqi
Tech
Redefining
Portable
Audio
Experience”。
黄耀龙则带领团队,精心制作了中英文双语的技术手册和公司介绍,反复演练着如何在短时间内向不同类型的访客介绍芯启科技和MP3技术的未来。陈家俊则将那块立下汗马功劳的“麻雀
Rev
A”
FPGA原型板重新进行了封装和美化,使其看起来更像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
十月中旬,香港秋季电子展如期开幕。湾仔会展中心人潮涌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汇聚一堂,寻找着新的商机。
芯启科技的展位位于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面积也不大,在一众财大气粗的国际大厂和香港本地老牌电子公司的豪华展台映衬下,显得有些不起眼。然而,其独特的技术定位(专注于新兴的MP3芯片)和充满未来感的展位设计,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展会开始后,黄耀龙和他的迷你销售团队立刻投入了战斗。他们热情地向前来问询的访客介绍MP3技术和“麻雀”芯片,派发资料,收集名片。访客形形色色,有对MP3技术一无所知、需要从头科普的;有对成本和专利问题刨根问底的;也有本身就是竞争对手派来刺探情报的。
黄耀龙使出浑身解数,凭借他多年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练就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努力地将芯启科技的专业形象和技术优势传递出去。
林轩也抽出了一部分时间,亲自坐镇展台。当遇到一些真正懂技术的工程师或者对MP3市场有深入思考的潜在客户时,他会亲自上阵,与对方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他对于MP3算法的精髓、SoC架构的理解、甚至对未来闪存技术发展的预测,常常让对方感到惊讶和佩服。他身上那种属于顶尖技术专家的自信和前瞻视野,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期间,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一位来自美国的中年白人,自称是某家小型高端音频设备品牌“AuraSound”的技术总监,在芯启展台前驻足良久,仔细研究了“麻雀
第26章 香江电子展,初试啼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