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章 香江电子展,初试啼声?[2/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技术规格,并和林轩就音频保真度、DAC性能等问题进行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深入探讨。临走时,他郑重地留下了自己的名片,表示对芯启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在芯片样品出来后能第一时间获得评估机会。这让林轩和黄耀龙精神一振,看到了打开海外市场的希望。
  也有来自SigmaTel、TI等潜在竞争对手公司的工程师,装作普通访客前来打探。他们的问题往往非常刁钻,试图刺探“麻雀”芯片的具体实现细节和成本构成。林轩和黄耀龙都心知肚明,巧妙地回避了核心机密,同时又不失专业地展现了自信。
  让林轩有些意外的是,展会的第二天下午,他在展位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赵雅凝。
  她今天穿着一身米白色的休闲西装,少了几分律师的严肃,多了几分知性优雅。她并没有直接走向芯启的展位,而是像普通观众一样,在附近几个展位随意看着,目光却不时地飘向正在与一位外国客户用流利英语交谈的林轩。
  林轩注意到她后,微微有些惊讶。他找了个空隙,走了过去。
  “赵律师,这么巧,你也对电子展感兴趣?”
  赵雅凝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自然的微笑:“刚好路过,顺便进来看看。没想到你们公司也来参展了,看起来……还挺热闹的。”她的目光扫过芯启展位前不时驻足的人流。
  “小打小闹,主要是来感受一下市场气氛,认识些朋友。”林轩谦虚道,然后指了指自己,“要不要过去看看?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未来的‘革命性产品?”
  赵雅凝欣然点头。林轩便带着她回到展位,像对其他重要客户一样,认真地向她介绍了MP3技术和“麻雀”芯片的理念。虽然赵雅凝未必能完全听懂那些技术细节,但她能感受到林轩在谈论自己热爱的事业时,眼中闪烁的那种光芒,以及他对未来的那种笃定。
  “看起来很有前景。”赵雅凝听完,由衷地赞叹了一句,随即又恢复了她职业性的敏锐,“不过,林先生,市场推广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仍然是关键。尤其是要进入欧美市场,专利壁垒不容忽视。”
  “你说得对。”林轩点点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了,关于IP方面,我可能还需要再向你请教。”
  两人在嘈杂的展会现场,就着展板上的架构图,低声交流了几句。赵雅凝从法律和商业风险的角度,再次提醒了林轩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这种在非正式场合下的专业交流,让两人都感觉颇为融洽。
  临别时,赵雅凝说道:“希望你们能成功。如果有什么需要法律方面支持的,随时联系我。”
  “一定。”林轩目送着赵雅凝融入人群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除了这些,林轩还利用展会的机会,进行了一项“秘密活动”。他邀请了一位之前通过郑家诚关系认识的、在某家国际知名VC担任技术顾问的朋友,来到展位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闭门的技术演示。
  演示的内容是“追光者”STA引擎的最新测试结果!
  当那位VC顾问看到“追光者”在处理复杂的基准电路时,展现出的远超业界标杆PrimeTime的速度和精度时,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随意,变成了震惊,最后是难以置信的兴奋!
  “Lin,你们……你们这个STA工具,是真的吗?!”他激动地抓住林轩的手臂,“如果这个性能是真实的,那它的价值,可能比你的MP3芯片还要大得多!EDA可是真正的高利润、高壁垒行业!”
  林轩微微一笑:“这只是我们EDA布局的第一步。目前还不成熟,也暂时没有商业化的计划。今天只是想请您这位专家,帮忙评估一下它的技术水平。”
  那位顾问连连点头,看向林轩的目光已经充满了敬畏。“Lin,你这家公司,隐藏得太深了!如果这个工具能做出来,我可以帮你对接硅谷最顶级的VC!”
  林轩知道,他抛出的这块“诱饵”,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对方的兴趣。虽然EDA工具的商业化还很遥远,但提前在投资圈内释放一些积极信号,对于未来可能的B轮甚至C轮融资,无疑是极其有利的铺垫。
  为期四天的香港电子展很快结束了。盘点下来,芯启科技虽然没有签下任何订单,但收获颇丰:收集了大量一手市场信息,结识了包括“AuraSound”在内的一批潜在海外客户和合作伙伴,向业界初步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形象,并在投资圈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技术肌肉”的展示。
  最重要的,是这次参展,让整个团队,尤其是负责市场的黄耀龙,看到了MP3技术并非无人问津,海外市场确实存在机会。这为他们在漫长的等待芯片归来的日子里,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当然,林轩心中清楚,展会上的“初试啼声”终究只是前奏。真正的考验,还在台积电那几片薄薄的硅晶圆上。只有当“麻雀”芯片成功通过测试,他们才有资格真正登上市场的舞台。
  等待,仍在继续。但空气中,似乎已经多了一丝黎明前的气息。

第26章 香江电子展,初试啼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