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 拜访远大,初探市场[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香江的初夏,空气中已开始弥漫着湿热的因子。芯启科技位于观塘工业区的小小办公室里,气氛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炽热几分。
  “麻雀
  Rev
  A”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原型验证成功,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像是一针强心剂,注入了这支年轻团队的血管。连续多日的紧张调试和反复验证,此刻终于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成果——那块并不起眼的开发板,稳定地运行着MP3解码算法,将数字文件转化为悦耳的音乐。陈家俊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信号输出的波形,仿佛在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黄耀龙则盘算着这次成功能为他们争取到多少时间和资源,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生意人的精明。
  林轩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FPGA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但距离真正的产品,距离市场的认可,还有遥远的距离。这块板子,成本高昂,功耗巨大,体积笨重,更像是一个实验室里的“怪兽”,而不是能揣在口袋里的消费品。他清楚,这只是一个“半成品”,一个用来敲开市场大门的演示道具。
  “耀龙哥,家俊,”林轩转过身,目光沉稳,“‘麻雀能唱了,是时候带它出去见见世面了。”
  团队的信心空前高涨,林轩知道,必须趁热打铁,将这股劲头转化为开拓市场的动力。他决定,是时候带着这个倾注了团队心血的“半成品”,去接触一下潜在的市场,听听来自真正客户的声音。
  首选目标,早已在林轩心中酝酿。自然是之前黄耀龙通过一些人脉初步接触过的“远大电子”。这家公司在香江本土算得上颇有规模,虽然大部分业务是为欧美品牌做代工(OEM/ODM),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和供应链资源,但他们并不甘心于此,近年来也一直在尝试推出一些自有品牌的小家电和电子产品,比如收音机、电子钟、甚至一些简单的教育电子玩具。这意味着,远大电子的管理层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愿意接触新技术、尝试新产品的,他们对市场的触觉相对比那些纯粹的代工厂要灵敏一些。而且,作为本土企业,沟通起来也相对方便。
  “远大那边,耀龙哥,你再联系一下,就说我们的技术原型出来了,想给他们做个演示。”林轩看向黄耀龙。
  “没问题,大佬!我这就去办!”黄耀龙显得很兴奋,之前的初步接触只是发了些简单的资料,对方不置可否,现在有了实物,底气自然不同。他立刻拿起电话,熟络地联系上了远大电子采购部的黄经理。几番沟通后,对方显然也对“能解码MP3的原型”产生了兴趣,很快约定了第二天下午的演示时间。
  这一次的拜访,意义重大,林轩决定亲自出马。他不仅是技术的掌舵人,也需要向潜在的合作伙伴展示公司的决心和愿景。陈家俊作为“麻雀”解码算法的核心开发者,自然也要一同前往,负责现场的技术演示和解答疑问。而黄耀龙,则连夜赶制了一份更加详尽、更具诱惑力的商业合作方案,里面不仅包括了技术授权的初步设想,还描绘了未来MP3播放器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芯启科技后续的产品规划。
  第二天下午,阳光正好。林轩、黄耀龙、陈家俊三人,带着那块被小心翼翼包裹好的“宝贝”FPGA开发板,准时出现在了位于九龙湾工业区的远大电子大楼前。相比他们那个略显逼仄的办公室,远大的厂区显得气派不少,独栋的工业大厦,进出的人员都佩戴着工牌,显得井然有序。
  在前台登记后,一位穿着职业套装的女秘书将他们引到了位于三楼的一间会议室。会议室宽敞明亮,长条形的会议桌一尘不染,墙上挂着远大电子的发展历程和获得的各项认证。桌子对面,已经坐着几位远大方面的人员。
  为首的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人,介绍是技术部的总监,姓李。旁边坐着两位看起来更年轻一些的技术主管,目光锐利,透着审视。另一边则是上午通过电话的采购部黄经理,以及一位看起来职位更高的采购负责人,约莫五十岁上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他们都穿着整洁的白衬衫,袖口一丝不苟,典型的香江企业管理层风格。
  简单的寒暄和名片交换后,气氛并未变得轻松。远大的人表情都略显严肃,带着一种审慎的目光打量着林轩这三个年轻人,尤其是看到陈家俊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那块看起来有些“粗糙”的开发板时,那两位技术主管眼中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这块板子,布满了跳线和各种芯片,与他们平时接触到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商业产品线路板相去甚远。
  “几位请看,”林轩示意陈家俊开始操作,语气从容自信,“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MP3解码方案‘麻雀的FPGA原型。家俊,开始吧。”
  陈家俊深吸一口气,熟练地将FPGA开发板通过串口连接到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另一端连接上一对小巧的有源音箱。

第13章 拜访远大,初探市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