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首尔江南区的练习生公寓里,鹿晗和吴亦凡盯着手机屏幕上星光娱乐的招聘信息,手指在“月薪十万起”的字样上反复摩挲。此时的他们刚结束长达八小时的舞蹈训练,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后背,而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却比首尔璀璨的夜景更令人目眩神迷。
“这是真的吗?国内公司能开出比SM还高两倍的待遇?”吴亦凡难以置信地调出星宁集团的财报,全息投影中,星光娱乐股票1897亿的涨幅曲线如同火箭般直冲天际。鹿晗滑动着招聘页面,智能翻译系统将中文快速转换成韩文:“量子音乐实验室、AI舞蹈教练、专属元宇宙舞台……这根本不是传统娱乐公司。”
同一时间,星宁影视基地的庆功宴正进入高潮。刚满20岁的艺术院校生们捧着奖杯,银行账户里躺着当月30万的工资与奖金。张一山举起香槟,对着镜头笑道:“以前总说‘北漂苦,现在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给爸妈在京城买套房!”杨紫则展示着智能合约界面,区块链技术将每一笔收入明细永久存证,透明得连小数点都清晰可见。
这场由科技驱动的造星革命,早已突破国界。在棒子国,星光娱乐的宣传视频在NAVER上点击量破亿——视频中,AI作曲系统根据艺人声线瞬间生成专属单曲,量子动捕棚里虚拟偶像与真人舞者同台竞技,全息演唱会的观众席延伸至太空。某韩国娱乐记者在报道中惊呼:“这不是在培养艺人,而是在制造未来的数字生命体!”
首尔街头,星光娱乐的快闪面试点排起了千米长队。练习生们戴着智能头显,进入虚拟试镜空间:AI考官通过微表情分析情绪感染力,量子选角系统扫描骨骼比例预测舞蹈潜力。当一位韩国练习生完成高难度翻跳后,系统立即生成三维动作分析报告,并标注“建议主攻街舞+机械舞融合方向”。消息传开,连SM、YG的签约艺人都私下投递简历。
鹿晗和吴
第263章 跨域风暴:科技造星的全球虹吸效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