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0日,蒸腾的暑气笼罩着北方工业重镇津城,国营棉纺三厂的老厂房外,锈迹斑斑的铁门紧闭,墙上的标语“团结生产,振兴纺织”已褪色大半。而此刻,厂区内却人声鼎沸,二十几个身着星辰肉饼工装的少年正围着织布机指指点点,14岁的林小雨举着测量仪,在布满灰尘的车间里来回穿梭。
“这台德国进口的提花机还能用!”她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对身旁戴着安全帽的老师傅说,“只要加装数控系统,就能织出更复杂的纹样!”老师傅张建国瞪大了眼睛,看着少年们熟练地拆解机器,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些本该在课堂上读书的孩子,竟要让沉睡十年的老设备重获新生。
半个月前,沈知意收到津城市长的求援信。信中写道:“北方数十家老字号企业濒临破产,传统工艺面临失传,恳请星火计划伸出援手。”她当即组建“老字号复兴特战队”,带着王思博、陈浩等骨干奔赴北方。出发前,她在BB机上群发消息:“用我们的想象力,给老物件装上数字翅膀!”
首战便是棉纺三厂。当少年们看到仓库里积压如山的老粗布时,王思博突然灵感迸发:“把这些布料做成复古风家居服!再用区块链技术追踪每匹布的生产源头,主打‘非遗匠心概念!”他立刻通过BB机联系总部,调来了宿华团队开发的纹样设计软件,十几岁的设计师们围坐在一起,将传统的牡丹纹样与现代几何图案结合,创作出数十款新颖的印花。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福源酱园”,陈浩正带着团队改造发酵车间。“我们给每个酱缸装上传感器!”他指着墙上的电路板对老匠人说,“温湿度数据实时上传,手机就能调控发酵进程。”72岁的制酱师傅李福海颤抖着抚摸设备:“我做了一辈子酱,没想到老了还能赶上这新鲜玩意儿!”
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次数控系统突然崩溃,整台织布机陷入瘫痪。林小雨急得直掉眼泪,却在深夜收到沈知意的BB机留言:“问题即机遇,拆开看看,也许答案就
第43章 北国星火:数字浪潮中的老字号重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