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9日,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入湘西小镇。14岁的陈浩倚在车窗边,望着熟悉的山峦,口袋里的BB机还留着沈知意发来的祝福:“带着星火回家,照亮更多人的路。”
他握紧手中的存折——200万存款的数字烫得掌心发暖,这是他在星辰肉饼工作室边打工边学习,用两年时光攒下的“梦想基金”。
与此同时,阿宁、湘城、西安等城市,十几个身着校服的少年陆续踏上归途。他们背着塞满编程书籍和商业案例的行李箱,腰间别着的BB机不时震动,传递着彼此的归乡坐标。这些曾在星宁工作室挥洒汗水的少年,如今带着远超同龄人想象的财富与阅历,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
陈浩回到老家的那天,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他跳下三轮车,身后跟着运载建筑材料的货车。“浩伢子出息了!”邻居王婶抹着眼泪迎上来,“听说在城里赚了大钱?”陈浩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给孩子们带的电子计算器:“婶,我要在村头建栋‘星火大楼,一楼开超市,二楼办免费的计算机教室。”
在湘西,宿华的工作室早已热闹非凡。12岁的他站在新建的数字展厅前,迎接返乡的伙伴们。“咱们把这些年学到的技术整合起来!”他指着墙上的规划图,“用直播卖山货,用代码设计民宿,让老家彻底变个样!”话音未落,13岁的阿贵抱着新研发的智能采茶机模型跑来:“宿华哥,这机器能让效率翻倍!”
另一边,王思博回到阿宁老家,用存款盘下了破旧的供销社。他戴着白手套指挥工人装修,
第42章 归乡星火:少年财富改写的乡土图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