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旧让彼此更加坚定对未来的信念,也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
  张文博说完后,李向东立刻点头。
  虽然在之前的车间工作还算不错,但总觉得不够规范。
  大规模生产拖拉机,流水线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在轧钢厂现阶段的工艺中并没有重视这一点,或者现在的流程还不需要这样的模式来完成任务,工人们依然各做各的。
  拖拉机的大批量生产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
  或许,专精于某一部分工作的技工比全能工更合适进行这种生产。
  见到李向东思索的样子,张文博和其他几人对视了一眼,并没有打断他,显然他们都期待他的想法。
  当李向东再次看向他们时,张文博便问道:“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你有什么建议吗?”
  说着抱起了双臂,一副旁观的态度。
  
  其他几人也是如此。
  今天的会议其实是要提前告诉李向东决定并宣布结果。
  而现在,他们更想看看年轻的李向东有什么看法。
  虽然大家认为他表现优异,但年纪不大让人不放心,毕竟传统经验使人们更谨慎。
  没想到李向东提出的想法和之前设想的很接近,让刘建国眼前一亮。
  原来考察国外工厂的刘建国也见过流水线作业的优势,但没考虑进去只是担心没有合适的负责人和技术控制。
  流水线不仅是简单地把整体工作拆分,还需要有严格的安装步骤和品质控制才能确保效果。
  如果某一环节出问题,整个机*都不好用了。
  轧钢厂未曾尝试此模式,用于这么重要的项目还是有些犹豫。
  李向东提出的计划似乎比他们原本分组并同时进行生产的办法更好一些。
  原计划中是通过十个工作组同步开展工作,在五天内可以制作完成一台拖拉机。
  熟练后甚至缩短至三天,一个月可以提供五十台以满足需求。
  接着李向东列举了蒸汽机的生产线示例:根据零件难易程度分配三级技工*作,高级技工负责最难的部分,而中级技师处理简单的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
  听罢李向东的讲述,张文博回头看刘建国表示赞许,并开玩笑地说“我的提案没错吧”。
  虽然这是共同讨论后的决定,但是话从他口中说出。
  刘建国赶紧催促会议继续,而李向东的话让他深思。
  506
  新职位
  “你知道纪律的吧?服从命令。”
  徐正国的一句话让李向东安静下来。
  他对刘建国、张文博等人不惧怕,但在徐手下做事已久,不敢掉以轻心。
  徐的为人处事在细节上可能宽松,然而一旦触及核心就变得不容妥协。
  面对如此情景,李向东感到无法拒绝,于是站起身子坚定回答道:
  “书记,厂长,请你们放心。”
  陈宫随后调侃起来说选他是顶住压力,而其他人都会支持他。
  听到这里张文博觉得陈宫的心思有点不单纯。
   最后决定由李向东担任十一车间主任,技术研发部也将继续协助十一车间的工作。
  会议在上午九点召开,所有主任级别的人员都坐在会议室,领导团队坐在最前排。
  大家都在猜测今天讨论什么议题。
  随着消息传开,关于拖拉机项目的重要*以及组建新车间的信息也被确认。
  杨小涛将出任这一新成立的部门主管兼技术研发部科长的消息更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与会者们的反应各异;有的人惊讶,有的人心怀希望,有的人心里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不过无论如何,李向东作为新的拖拉机生产主任的身份已经成为现实,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他将继续听刘书记接下来的发言。
  会议结束后不久,整个轧钢厂都知道了第十一车间成立以及李向东被任命为车间主任的消息。
  而在会议中,几位资深同事都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
  “小李,这次*到你亮手艺了。”
  王峰*话说道,“上次小李做的红烧鲤鱼,味道简直不亚于餐厅大厨。”
  “那就更得尝一尝不可。”
  李主任在一旁微笑着应和,杨建国连忙谦逊了几句。
  众人心知肚明,杨建国有留下来的用意。
  不久之后,他就得前往车间挑选人才了。
  没办法,上面的两位领导一直在注视着进展。
  杨建国无法推脱,只能借此机会卖个人情给各部门。
  当然,他也不至于随便占人便宜,一切分寸有度,不会无限制地索取。
  “小杨,我们甲车间已经开始生产蒸汽机了,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尽管开口。”
  张强率先表态,既然原本的打井机制造工作受惠于杨建国的技术,此时理应回报,并不能有所怠慢。
  况且未来的事谁说得准,谁知道下次还会有什么新变化呢?
  “对,乙车间也有一些技术娴熟的员工。
  如果杨主任需要拖拉机相关的人手,肯定全力支持。”

第103章 揭露真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