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杨书记今天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那也是心中憋了一股气。
要不是因为苏联方面,觊觎我们国家的领土,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单方面全面停止与我们国家合作,国家根本不用花那么多的外汇,去购买这些设备和技术。
他们一下子,将所有的技术人员,全部召回了苏联,导致很多正在进行的项目全部停摆。
临走的时候,还大言不惭的说,给我们100年的时间,也永远无法追赶他们制造出来的设备和技术。
就拿汽车这一领域来比较,苏联各个方面都吊打我们国家,高出了1到2个档次都不止。
在1975年,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汽车自主研发能力,但整体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工业体系,与苏联相比,仍存在着显着差距。
我国在1956年,通过苏联援助,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生产了首批国产卡车(解放CA10),但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底盘,最初依赖苏联转让。
到了1975年,我国已经能够独立设计部分车型,例如1956年定型的红旗CA770轿车,和东风EQ140卡车,到了1975年投产,但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仍依赖仿制或技术积累,工艺水平较低。
民用轿车产量极低,红旗轿车年产量仅几十辆,卡车以中型载重车为主,缺乏重型车、特种车和先进生产线。
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文革”的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不完整,如精密机床、电子控制系统,依旧依赖进口。
钢材、橡胶等原材料,质量不足,导致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较差。
1975年苏联的工业水平和工业规模庞大,1975年产量超过200万辆,我国同年仅约13.9万辆,还涵盖了轿车、卡车、军用越野车等全系列。
苏联还拥有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例如伏尔加GAZ24轿车是1970年投产、卡玛斯重型卡车,发动机技术,如V8、柴油机、自动化生产线领先我国。
在特种车辆,如导弹运输车、极地越野车领域技术突出,部分技术甚至对标西方。
苏联的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基础工业远超我国,能自主生产高性能钢材、合成橡胶、精密零部件。
汽车工业与军事工业深度结合,如乌拉尔汽车厂生产军用卡车,研发投入和工业化水平更高。
两相一对比,就可以看到技术代差,苏联在1970年代,已普及流水线自动化生产,而我国仍以半手工装配为主。
在产品谱系方面,苏联能生产全系列车型,包括豪华轿车、重型矿用车,我国
第84章 提前转正,入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