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先登记户口的是姜国城中居民。
  翁胖子搬出往年完粮纳税的竹简,根据其中记载整理出纳税户,并且将这些人定为第一批户籍发放人群。
  那些临时买房的人全都哀嚎。
  亏了!
  亏大了!
  不过姜国仁慈,对这些投机取巧的人网开一面。
  在姜国纳税三年,一样能登记户口。
  三年而已,想想也不是太难。
  而且姜国早已废除苛捐杂税,税种少,税费也极低,并不算苛刻,跟隔壁的杨国一比,根本没法比!
  登记完户籍的城市居民立刻拿着户籍凭证去稷下广场借鸡。
  一户人家最多只能借十只鸡苗。
  但是每天供应鸡苗有限,五百只鸡苗最多只能供应五十户人家。
  大家都想先人一步,因为早一天把鸡抱回家,就能早一天下蛋,多一份收益。
  谁都不让谁,怎么办呢?
  老规矩,排队摇号吧。
  然后,姜国城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你摇到号了吗?怎么才能提高摇号几率?拜城隍老爷有没有用?
  嘿,还真有用!
  不说了,给城隍老爷磕头去!
  岳川不断加大鸡苗孵化的力度,从姜国周边、蜀中等地搜罗能下蛋的老母鸡,增加每天收获的鸡蛋。
  一些家中殷实的姜国百姓已经开始用鸡蛋偿还鸡崽的费用了,其中一部分就是能用来孵化的受精卵。
  种种措施下,孵化量显著增加。
  最开始每天提供五百只鸡苗,渐渐提升到每天八百,甚至一千。
  姜国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养鸡户,带来的影响就是秕(bǐ)谷的需求量大增。
  所谓秕谷就是子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其他谷物也是同理。
  梁满仓的粮店生意日渐火爆,以往卖不上价、少有人问津的秕谷越来越走俏。
  梁满仓是城中居民,也第一时间登记了户籍,自然明白在“兴国三策”作用下,姜国的养殖户会越来越多。
  甚至可以说,家家户户养鸡。
  如此一来,必定催生更多的秕谷需求。
  以往购买粮食时,梁满仓是不在意秕谷的。
  因为品相不好,售价不高,利润也更加微薄。
  运力有限的情况下,牛车拉一趟好粮食也是拉,拉一趟秕谷也是拉,但两者的价值根本相差极大,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现在商机来了,以后秕谷也会成为一门生意。
  就是运力问题比较难办。
  想到这儿,梁满仓立刻提着供品跑到静室。
  “灰家仙啊,我现在收粮食不成问题了,而且都是最低价收粮。但是现在有个问题,粮食太多了,运不过来,这都是损失啊,我这心在滴血啊。”
  以前是不知道去哪收粮食,或者粮价太高,无利可图,整天东奔西跑耗时间不挣钱。
  现在反过来了,灰家兄弟随时提供各地粮食情况,梁满仓总能得知哪里粮食最多、粮价最低。
  但运力成了限制,外面买的粮食运不回来。
  家中那些牛车根本不够用。
  而且这段时间牛车使用得太频繁,频频出现问题。
  尤其车轮。
  当下使用的车轮都是木质的,纯木的。
  古代车轮和两轮车
  古代制作车轮称为“斫”(zhuó),指的是根据需要

第551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