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仿佛换了一个人。
  “哈哈哈!本太子还真是纳闷,你们肃王府的人是不是都怕死啊?”
  肃王听着对方的嘲讽,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无畏的气势,与往昔那个不愿惹出事端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我肃王府,躯纵殒,誉当镌于典册焉!”
  太子的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肃王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这般巨大的改变。
  在他的认知里,肃王一直是个深谙朝堂生存之道,懂得明哲保身的人。
  但现在,显然不是探究情分的时候。
  在太子心中,肃王也好,靖谋侯也罢,不过是自己脚下的小小臣子罢了。
  如今的他,自觉已半只脚踏进了那至高无上的金銮殿,登上龙椅,君临天下也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
  肃王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反驳自己,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尽了颜面,这口气,太子如何能忍?
  本就嗜杀成性的他,此刻怒不可遏,额头上青筋暴起,双眼通红,死死地盯着肃王,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
  而在座的大臣们,个个战战兢兢,生怕太子在这盛怒之下意气用事,下令处置了肃王。
  要知道,肃王在朝中威望颇高,且一向公正廉明,若因直言进谏而遭受不测,定会寒了众多臣子的心,朝堂局势也必将更加动荡不安。
  就在这千钧一发、剑拔弩张之际,一道尖锐的声音在殿外突兀响起,惹得众人不禁回眸望去。
  “皇后娘娘驾到!”
  这声音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大殿内令人窒息的寂静。
  众大臣为官多年,深知后宫干政的危害,为了不让圣上被后宫之人迷惑,做出荒唐之事,曾以死谏言,定下朝堂之中不得后宫干政的规矩。
  然而如今的局势早已今非昔比,皇后的势力在朝堂上日益膨胀,谁人不知,如今的庆国,真正说了算的究竟是谁。
  别说是无视此令,就算是光明正大走进这金銮殿,也无人敢公然阻拦。
  众人心里都清楚,恐怕日后皇后便会扶持太子登上皇位,自己则垂帘听政,掌控这天下大权。
  “臣拜见皇后娘娘!”
  许多见风使舵的大臣们,望着缓缓走近的皇后,纷纷跪地恭迎,声音此起彼伏,在大殿内回荡。
  皇后身着华丽的凤袍,上面绣着精致的凤凰图案,凤凰展翅欲飞,栩栩如生,仿佛在昭示着她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时的皇后的脸色凝重得仿佛快要滴出水来,她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走到肃王的面前,上下打量着此人,眼神中满是不屑与傲慢。
  “哼!好你个肃王,仗着自己的身份,如今竟然敢斥责太子?”
  皇后的声音尖锐而冰冷,如同腊月的寒风,带着丝丝寒意。
  肃王连个正眼都没瞧对方,只是微微侧头,瞥了一眼皇后,便又回过眸,目光坚定地直视前方,仿佛眼前的皇后不过是个无足轻重之人。
  “本王只是就事论事,皇后乃是庆国一国之母,自当母仪天下,心系百姓。”
  “如今却要为了一个小小的诞辰而大费周章,耗心耗民,本王认为若此时圣上也在这里,恐怕也不会任由皇后胡来。”
  肃王毫不畏惧,字字句句都直指要害。
  皇后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她的双眼眯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肃王,你莫要放肆!这朝堂之事,何时轮到你一个王爷来指指点点?”
  “太子筹备本宫的诞辰,乃是一片孝心,你却在此胡言乱语,扰乱朝堂秩序,居心何在?”
  皇后向前一步,气势汹汹地逼视着肃王。
  “还是说!你肃王在说本宫不配?”
  肃王冷笑一声,毫不退缩,“皇后娘娘,孝心固然重要,但也得分清轻重缓急。”
  “如今我庆国边境战事吃紧,百姓流离失所,急需银子赈灾、养兵。在这等紧要关头,耗费一万两银子只为一个诞辰,这不是孝心,而是奢靡浪费,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肃王目光如炬,直视皇后的眼睛,“若此等行为都不算胡来,那敢问皇后娘娘,何为胡来?”
  皇后被肃王的话噎得一时语塞,她咬了咬牙,说道:“肃王,你休要巧言令色。本宫的诞辰庆典,也是为了彰显我庆国的繁荣昌盛,提升我皇室的威严,怎能说是浪费?你这分明是在故意刁难本宫。”
  肃王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失望,“皇后娘娘,真正的威严,不是靠奢华的庆典来彰显,而是靠心系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若一味地追求奢靡,不顾百姓死活,这威严不过是空中楼阁,转瞬即逝。”
  肃王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痛心,“如今朝堂之上,竟为了一个诞辰,耗费如此巨资,这要是传出去,百姓会作何感想?他们恐怕会寒心,会对我庆国皇室失去信任。”
  太子在一旁听着,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猛地向前一步,大声吼道:“肃王,你不要再狡辩了!本太子说要为母妃举办庆典,那便一定要办。”

第173章 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