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扬州特产?[1/2页]
开局纸人术,横推超凡世界
欧皇NO打折
因为她们学得基本上都是管家的能力。
所以大概率不会过得太差。
就算将来过得差了。
那就只能是自己的人生自己无法掌控了。
没办法。
恋爱脑都该死。
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的直接宣布解放妇女。
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并不适合。
现在不是乱世。
或者说,不是完全的乱世。
还没有到不改变就活不下去的情况。
太平道想要治理治下,就需要依赖新的世家门阀。
而这些世家门阀又会形成合力。
只有日后一统之后才能做到彻底扭转。
现在?先一步一步来。
工业的开端,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
也就是织机。
方默虽然并不清楚真正的织机是什么样的。
但是他能够找到当时的实物。
并且知道可以通过增加游梭、纺线,从而提高产量。
那么古代人是不是不懂呢?并不是。
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古代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很简单的道理。
一件衣服,手工制作一个月,和用机器制作一分钟,哪个价值更高?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前者。
但现实却是后者。
可是……
正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往往就需要开启民智。
而“驭民五策”,一直都是所有统治者都必学的东西。
就算有些皇帝是小孩子。
不懂这个。
很多世家门阀都懂。
为什么?因为一旦开启民智,皇帝的地位就不保。
毕竟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传承了上千年!
一旦开启民智,就必然会导致发生变化。
而古代是如何形容太平盛世的?
繁荣、稳定。
看看。
没有一个词是变化!
反而变化往往会伴随着政权交替。
尤其是在五代十国之后,“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更是具象化了。
可以说国家这个概念的本质,就是暴力机器。
一种通过秩序,将全部人纳入其中,进行统一服从性测试的暴力机构。
所以王朝的稳定,才是大于一切的东西。
在鞑清末年,有一个33两白银定律。
也就是一户人家一年到头赚到33两白银。
但是一年支出需要36两白银。
古代虽然不懂这个原理。
但是一切也都是差不多的逻辑。
丰年就加税。
灾年就减税。
让百姓维持一个吃不饱、饿不死、发不了的状态。
这才是社会稳定的真相。
当然,说得这是汉朝。
可不是现代。
不过方默却想着另外一件事。
太平道现在能够进行“致太平”么?不可能的。
哪怕方默真的创造了难以想象的财富,也根本无法在如今这个世界打造成“致太平”的大同世界。
那更只是一句区区口号而已。
可这件事方默知道。
张角能够猜到。
其他人却深信不疑。
甚至方默培育大量有知识的牛马,只是为了后续的工业化、产业化升级这件事,也被很多人看成是致太平的途径。
也许千年之后,很多人会评价自己为枭雄吧?方默心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定了定心神,随后继续开始自己的四阶转职任务。
=
打退扬州三郡之后,方默并没有给这三郡多少喘息时间,直接派兵三千,开始横扫。
不是同时,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清理。
最终,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已经将整个扬州纳入太平道的版图。
新一轮的开垦荒地就开始了。
扬州也逐渐开始迁徙。
虽然百姓被迫迁徙,但好在沿途都有专人进行负责。
所以倒是没有出现太大规模的减员。
如今,太平道治下已经彻底拥有了370万人口。
有了370万人口,初级的工业化也已经可以开始。
虽然人数并不多,但其他州郡不是还有人么?方默的下一步,就是荆州。
其实此时此刻,对于太平道,大汉朝廷是十分不满的。
一直催促董卓进攻。
但是奈何这些消息大部分被方默派人拦截。
只有极少数才被董卓接收。
弄得一直拖了大半年的时间,都已经到了公元185年,也就是中平二年。
不过这一年一开春,就有一场大疫开始流行。
也幸好太平道早早有所准备,大量军医的加入,让大疫的蔓延得到了阻止。
然而太平军这边还好。
大疫带来的影响并不多。
毕竟太平道禁止士兵喝没有煮开过的水,也禁止士兵随地大小便。
所以影响不大。
可在古代,尤其是东汉末年的军营里,煮开的水?那是只有将军才能享受的东西!
目前整个中原大地上,除去太平道境内鸟语花香之外,其他地区都是光秃秃、灰暗暗的一片荒地!
唯一的绿色,也只有城池周边的粮田。
除此之外,漫山遍野的树木还有树皮的都很少。
尤其是遭灾特别严重的那些州郡,基本上完全就是荒芜一片。第112章 扬州特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