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仅仅只是文章,还包括数算、医学、农业三门全新学科。
  成年人高考内容上和应试高考有所区别,难度要更大一些。
  不过成年人也可以通过参加成年人夜校来进行学习,然后在每年的固定月份进行成年人高考。
  而国考则是考特定的模式了。
  其中包括对于太平道政策、法律以及现象的理解、天文地理、数算、农业、医学等等诸多学科。
  想要在太平道治下当官?
  可以,去参加成年人高考。
  然后参加国考。
  通过国考,才能成为公务员。
  然后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
  实习期间,用于参加各种选调、测试。
  会根据参加不同的夜校而有所差异。
  比如医学夜校,会主要被分配到医疗系统。
  比如农业夜校,则是主要被分配到农业系统。
  总之,想要当官,就去参加对应的夜校,从而获得成绩,最后参加国考。
  当然,也可以去做学问。
  在太平道境内,有着名为“翰林院”的机构。
  这个机构用于吸纳不愿当官,喜欢钻研学术的名士。
  这些名士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所有同好,用于学术研究。
  数算夜校或者考入对应数算学校的应试考生,都可以来到这里进行进修。
  一些琴棋书画也会进入其中进行钻研。
  不过要说在太平道治下,最为特殊的,就是道学院。
  所有太平道的道士,都将会从其中被挑选出来。
  主要用于学习道教文化、学习道教礼仪,学习太平道的道术。
  实际上,道学院和翰林院比邻。
  许多翰林院的特殊职业,也都和道学院有联系。
  比如在太平道治下,道术和农业、天文等职业相挂钩。
  尤其是农业!
  民以食为天,是太平道境内最出名的一句话。
  尤其是在如今太平道境内竟然已经很少出现农民种田的事情了。
  是的,诸葛珪完全没想到,太平道境内,百姓正在脱离土地!
  在太平道境内,百姓们更喜欢讨论的是如何赚钱、如何从军、如何学习。
  颇有一种儒家所言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以至于诸葛珪都有些失魂落魄了。
  以往的信念正在崩塌。
  难道……
  儒家的那些东西,真的做错了么?实际上所有了解到太平道境内东西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儒家一直尊崇的都是天人感应,都是服务于君王。
  妄图将君王供起来,然后构建和谐的太平盛世。
  但是……
  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呢?王朝匆匆不到两百年就结束了。
  当然,现在这个诅咒还没有生效。
  但是在太平道境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那就是东汉到底是不是西汉?
  同样都是汉朝,两个政权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西汉会诞生出那么多明君,却在短时间之内衰败?
  为什么东汉昏君层出不穷,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思辨。
  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就这样出现在了太平道境内。
  大不敬!
  这是诸葛珪听到这个讨论时唯一的想法。
  可是……
  这却偏偏仿佛习以为常。
  诸葛珪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去参加成年人高考。
  结果嘛……
  太难了。
  他不得不报考成年人大学,开始了学习。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对于诸葛珪来说,有一种重新畅游知识海洋的畅快感。
  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那就是选择哪一系。
  不同的系之间,有着不同的选择。
  甚至其中还有政治、历史两个大系。
  这也是诸葛珪纠结的选择。
  不过后来在弟弟诸葛玄的建议下,最终诸葛珪选择了政治。
  然而当进入其中之后,诸葛珪人都傻了。
  因为这政治,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他以为学得是什么驭民五策。
  结果政治学得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虽然方默也是一知半解的。
  但是编嘛。
  反正政治这东西,就是怎么忽悠怎么来。
  渐渐的,诸葛珪发现了这一点。
  整个政治系学习的,并不是其他,而是……
  屠龙术!
  天知道当他发现这东西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并且其中还教授了历代某个政策的使用说明,在不同使用环境中,诞生的不同效果。
  并且还学习了如何当一名官员。
  当官需要学么?诸葛珪以前认为不需要。
  因为他只需要做好学问,做好结交,自家的家学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当他开始真正学习太平道治下的政治学之后,他就麻了。
  因为政治这门学科,需要涉及到的分类太多了。
  农业、天文、地理、堪舆、道术、星象……
  反正许多看上去无用,甚至没有关系的东西,都要学!
  其中还有历代被各大世家门阀列为必读读物的……
  《管子》。

第110章 诸葛珪见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