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跨越重洋的“战书” - 样品启程[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3年初春的阳光,透过启明芯深圳研发中心崭新大楼的玻璃幕墙,洒在那些整齐排列、即将踏上征途的银色金属手提箱上。每一个箱子都经过精心设计,内衬着厚实的防震泡沫,里面静静躺着的,不仅仅是一块小小的电路板和几颗黑色的芯片,更是启明芯倾注了无数心血、承载着颠覆移动通信市场野心的“战书”。
  目标的坐标,清晰而遥远——芬兰,赫尔辛基;美国,芝加哥。那里,是全球手机市场两大巨擘——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权力中枢。
  过去几周,整个启明芯都围绕着这些即将发出的“种子”高速运转。
  硬件团队在陈家俊和小李的带领下,对首批提供给客户的“蜂鸟一号”ES芯片和参考设计板(Reference
  Design
  Board,
  RDB)进行了最后一轮、近乎苛刻的筛选和测试。每一颗芯片都经过了额外的长时间老化和压力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达到最高标准。每一块RDB板都经过了严格的外观检查、接口测试和信号质量分析,确保客户拿到手里的,是一件功能完美、稳定可靠、甚至在外观工艺上都无可挑剔的“艺术品”。他们深知,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软件团队在小张的指挥下,将最终版的固件(Firmware
  V1.0
  RC1)和配套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刻录到了光盘中(是的,在2003年,光盘依然是主要的软件分发介质)。SDK的内容极其详尽,从底层驱动的API文档,到协议栈的接口说明,再到GUI开发的示例代码和详尽的开发教程,几乎是“保姆级”的服务,目标是让客户的工程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手,感受到“蜂鸟”平台开发的便捷性。他们甚至还专门录制了几段演示视频,展示Pioneer
  V2上那套备受好评的UI系统,是如何被流畅地移植到“蜂鸟”参考平台上的。
  市场与销售团队,在黄耀龙、马克·安德森和弗兰克·穆勒的分别指导下,针对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各自的企业文化、技术偏好和市场痛点,精心准备了厚厚的、中英文双语的技术白皮书、性能对比报告和BOM成本分析。每一份报告都用数据说话,清晰地量化了采用“蜂鸟”方案能够带来的具体好处:比如,“相比贵司目前使用的XX平台,‘蜂鸟方案可将整机待机时间延长至少40%,BOM成本降低15美元以上……”这些冰冷但极具诱惑力的数字,是打动客户采购和管理层的最有力武器。
  而那支经过“魔鬼训练”的FAE(现场应用工程师)团队,也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将跟随样品前往芬兰,由欧洲区总经理弗兰克·穆勒亲自带队;另一路则飞往芝加哥,由北美区销售副总裁马克·安德森领衔。他们每个人都随身携

第161章 跨越重洋的“战书” - 样品启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