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绷紧的弓弦,在林轩发出互联网泡沫破裂预警后的几个月里,全球资本市场的狂热氛围达到了顶峰,纳斯达克指数如同失控的野马,冲破了所有技术分析师的阻力位,奔向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无数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在没有任何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疯狂上涨,似乎印证着一个“新经济永动机”的神话。
然而,就在这最后的疯狂之中,林轩的神经却绷得越来越紧。他知道,大厦将倾,只在旦夕之间。而他,必须在这场注定惨烈的崩塌发生之前,为启明芯捕获到那个他早已锁定、稍纵即逝的“猎物”。
这个“猎物”,并非某个具体的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启明芯未来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人才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筛选和信息搜集(动用了香港、硅谷甚至以色列的情报网络和猎头资源),林轩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硅谷一家名为“图芯科技”(GraphiCore
Technologies,虚构)的小型图形处理器(GPU)设计公司身上。
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大约也就两三年。创始人团队来自于SGI(硅谷图形公司,当时在专业图形领域如日中天)和3dfx(当时领先的PC
3D显卡公司)等知名企业,在移动图形处理架构、低功耗渲染算法、以及图形API(如OpenGL
ES的早期概念)方面,拥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一些关键的早期专利。他们的目标,是为当时刚刚兴起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手机”(这个概念在当时还很模糊)设计高性能、低功耗的专用图形处理芯片。
可以说,他们的技术方向,与林轩对未来移动智能设备发展趋势的判断,高度契合!林轩深知,随着移动设备屏幕分辨率的提升和多媒体应用的普及,一颗强大的、独立的移动GPU将成为未来手机SoC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CPU和基带。而“图芯科技”所掌握的技术,恰好能弥补启明芯在这方面的短板,为未来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抢占先机。
然而,这家技术实力不俗的公司,在经营策略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将主要的市场希望,寄托在了那些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烧钱不止的互联网客户身上。他们与几家当时估值极高的网络设备公司和在线内容提供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试图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图形加速解决方案。结果,随着互联网泡沫的膨胀接近顶点,这些互联网客户自身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拖欠款项,甚至取消订单。“图芯科技”的收入来源几乎被完全切断。
同时,他们为了维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之前也从几家追逐热点的、相对激进的VC那里,拿了几笔估值虚高的融资。如今泡沫破裂在即,VC们自身难保,后续资金完全断绝。“图芯科技”的现金流迅速枯竭,已经到了濒临破产、发不出工资的边缘!管理层焦头烂额,正在绝望地寻找着任何可能的“接盘侠”。
“就是它了!”当林轩通过可靠渠道(可能是某个熟悉硅谷内幕的VC朋友,或者是他安插在美国分公司的“商业情报员”)确认了“图芯科技”的困境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截胡”良机!
他立刻召集了赵晴鸢(她恰好在香港总部)和负责公司战略投资与并购的团队负责人(一位经验
第135章 逆势“截胡” - 林轩的精准一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