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的巨头,也通过其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向启明芯表达了接触意向。他们更看重启明芯的技术实力对新加坡自身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和潜在的合作可能。
甚至连一向对海外初创公司投资较为保守的日本软银(SoftBank),也在孙正义的亲自过问下,指示其风险投资部门——软银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加快对启明芯的评估,并尝试与赵晴鸢建立联系,探讨战略投资的可能性。孙正义敏锐地嗅到了启明芯在数字音乐和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可能扮演的关键角色。
一时间,启明芯成为了亚洲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赵晴鸢的办公室几乎成了“亚洲资本联络处”。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诉求的亚洲投资者,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启明芯抛来橄榄枝。
他们的策略和侧重点,与硅谷VC有所不同:
更注资本,往往会强调其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深厚根基和政府关系,承诺能帮助启明芯更好地开拓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
更倾向于战略合作:
除了财务回报,他们可能更看重与启明芯在技术、产业或市场层面的战略合作机会。比如,帮助启明芯对接其体系内的制造企业、渠道资源,或者共同投资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决策链条可能更复杂(但也可能更快):
家族财团的决策可能更快(取决于掌门人的意志),但主权基金或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流程可能更长、更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非财务因素。
估值容忍度可能略低:
相较于硅谷VC对“颠覆性技术”可能给出的超高估值,部分亚洲投资者可能更注重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短期回报,对估值的要求可能更“务实”一些。
面对纷至沓来的亚洲资本,林轩和赵晴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硅谷VC能带来最前沿的技术视野、最成熟的资本运作经验和全球化的网络资源,对于我们未来在纳斯达克上市至关重要。”赵晴鸢分析道,“而亚洲本土的资本,则能提供更接地气的市场支持,尤其是在搞定复杂的大陆市场和政府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林轩表示赞同:“没错。我们不能完全倒向任何一方。最好的结果是,能够组建一个既有硅谷顶级VC领投、又能吸纳亚洲战略资本参与的、‘东西合璧的投资团。这样既能获得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又能扎根本土,实现利益平衡。”
“这正是我的想法。”赵晴鸢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现在的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可以利用硅谷VC给出的高估值作为标杆,来‘撬动亚洲资本;同时,也可以用亚洲资本提供的战略资源和市场承诺,来‘平衡硅谷VC可能提出的苛刻条款。这场角力,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
她开始着手制定新的谈判策略,准备同时与来自硅谷和亚洲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接触和博弈,目标是构建一个最优化的A轮融资结构。
启明芯的A轮融资,已经从最初的“寻求认可”,演变成了一场全球顶级资本之间的激烈角力。硅谷的“技术流”与亚洲的“资源派”同台竞技,都想在这家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身上,烙下自己的印记。而林轩和赵晴鸢,则需要在这场资本的盛宴与博弈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亚洲资本的强势入场,不仅为启明芯带来了更多的资金选择和更强的谈判筹码,也预示着这家诞生于香江的公司,其未来的发展,将深深地烙上“融汇东西,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的印记。
第93章 亚洲资本角力 - 巨头入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