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屏幕上显示出了一串预设的、代表“龙芯一号”身份的16进制编码。
“Device
ID读取成功!JTAG通路正常!”
“尝试初始化DDR
SDRAM控制器,进行内存读写测试。”
又是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和指令。测试程序开始尝试配置芯片内部的内存控制器,并对连接在测试板上的DDR内存颗粒进行读写操作。
“内存读写……基本正常!地址线、数据线没有明显错误!”
这意味着,芯片内部最核心的数字逻辑部分,包括CPU内核(他们最终还是沿用了成熟的ARM7TDMI)、系统总线、以及内存控制器等关键模块,基本工作正常!
“好!非常好!”陈家俊用力地挥了一下拳头,脸上露出了笑容。相比“启明一号”首次上电时的磕磕绊绊,这次“龙芯一号”的初步Bringup过程显得异常顺利。这不仅得益于团队经验的积累,也侧面印证了三星的制造工艺控制得相当不错。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胃小菜。真正的考验,在于DVD的核心功能——音视频解码和光盘读取。
“加载基础固件,初始化MPEG2解码引擎和AC3解码引擎。”顾维钧下达了新的指令。
工程师开始通过JTAG接口,将预先准备好的、最基础的测试固件(Firmware)加载到芯片内部的Flash存储器中(或者直接加载到RAM中运行)。这个固件包含了初始化各个硬件模块、并进行基本功能测试的代码。
固件加载完成,程序开始运行。测试平台连接的监视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启明芯的Logo,然后进入了一个极其简陋的、用于调试的命令行界面。
“系统引导成功!”
“尝试解码标准的MPEG2测试码流(ES流)。”顾维钧指示道。
工程师在命令行界面输入指令,将一个存储在测试板SD卡上的、包含标准清晰度MPEG2视频基本流的文件,送入“龙芯一号”的解码引擎。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高分辨率的监视器上。
几秒钟后,屏幕闪烁了一下,然后,清晰、流畅的活动画面出现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片段,但色彩准确,没有明显的马赛克或拖影!
“MPEG2视频解码通路初步跑通!”
紧接着,是音频测试。
“加载AC3
5.1声道测试音频流。”
工程师再次输入指令。连接在测试平台上的专业音频解码器(外置)的指示灯开始闪烁,显示接收到了来自“龙芯一号”通过S/PDIF(数字音频接口)输出的AC3码流。解码器正确地识别出了5.1声道的信号,并将其分配给连接的六个监听音箱。
悠扬而清晰的环绕声效果,在实验室里回荡起来!虽然音量不大,但每个声道的定位都准确无误,音质纯净,没有任何杂音或失真。
“AC3解码及数字音频输出正常!”
连续两个核心功能的初步验证成功,让实验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工程师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始低声交流起来。
“看来三星的工艺确实还可以啊,这么复杂的芯片,第一次流片核心功能就都起来了。”
“关键还是林总和顾工他们的架构设计牛逼,把风险都提前考虑到了。”
“是啊,特别是模拟部分,这次好像比‘启明一号顺利多了。”
顾维钧和陈家俊也相视一笑,心中的大石头落下了一半。至少,这颗芯片不是一块“砖头”,它具备了成为一款成功产品的基础。
林轩也一直通过办公室的内部监控(这是赵晴鸢坚持安装的,用于项目管理和安全监控)关注着测试进展。当看到视频和音频都成功输出的那一刻,他一直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实验室:“老顾,家俊,初步结果怎么样?”
“林生,好消息!”顾维钧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初步上电和核心功能测试都非常顺利!MPEG2视频和AC3音频解码通路都跑通了!芯片基本功能正常!”
“太好了!”林轩也由衷地替他们高兴,“但是,别掉以轻心。真正的硬仗,是接下来的光盘伺服控制和兼容性测试,特别是对劣质碟片的纠错能力。那才是决定‘龙芯一号能否在中国市场立足的关键!”
“明白!”顾维钧沉声应道,“我们马上开始这部分的测试!”
挂掉电话,林轩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
“龙芯”硅片归来,初步测试顺利,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这意味着,启明芯的第二条产品线,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第一步。
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全面性能测试,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特殊环境的“魔鬼测试”,才是真正检验“龙芯一号”成色的时候。它能否像Pioneer一样,再次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否成为启明芯撬动亿万家庭数字娱乐市场的又一柄利器?
一切,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第81章 “龙芯”硅片归来,性能初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