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风暴中的掌舵人[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启明芯的总部,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被来自全球的订单、用户的反馈、以及供应链的压力无情地抽打着,维持着一种近乎极限的平衡。窗外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依旧璀璨,但办公室内弥漫的不再是产品发布初期的狂热兴奋,而是一种更加沉重、也更加坚韧的战斗气息。
  用户反馈如同潮水般涌来,赞誉背后是无法忽视的瑕疵。“电池续航缩水”、“特定文件卡顿”、“PC软件难用”、“外壳不耐刮”……这些问题通过客服渠道、论坛帖子、甚至媒体的追踪报道,汇聚到林轩和核心团队的面前。
  深圳的生产线虽然在黄耀龙的铁腕管理下,产能节节攀升,日产量一度突破了千台大关,但随之而来的是质量的波动和管理的混乱。设备故障、物料短缺、工人疲劳导致的错误、两家代工厂之间的明争暗斗……黄耀龙每天传回的报告,都像是一份写满了“火情”的战地简报。
  供应商那边也开始感受到压力。三星、夏普这些巨头虽然被启明芯的订单“喂饱”了,但也开始抱怨启明芯对质量和交期的要求过于苛刻,甚至开始试探性地提出涨价的要求。那家被投资的日本DAC小厂,更是因为产能爬坡困难,几次险些造成生产线停摆。
  外部的竞争压力也在悄然积聚。虽然巨头们反应迟缓,但一些嗅觉灵敏的台湾和韩国二线厂商,已经开始加速研发自己的MP3芯片和播放器,试图模仿Pioneer的成功路径。专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时刻悬在头顶。
  内外交困,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个启明芯人的心头。办公室里,通宵达旦成了常态,但灯光下年轻的脸庞上,也开始显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焦虑。一些新加入的、尚未完全融入公司文化的员工,私下里也开始出现抱怨和动摇的声音。
  “林生,软件组那边连续加班快一个月了,小张说他们团队快到极限了,几个关键的Bug还是没彻底解决,用户论坛上骂声一片。”
  “老黄刚才打电话来说,深圳B厂因为连续高温作业,烧坏了一台关键的回流焊炉,今天的产量至少要少两百台!”
  “财务部那边说,三星和夏普都发来了新的报价单,核心元器件的价格平均涨了5%!”
  各种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林轩的办公桌。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林轩,却展现出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冷静和韧性。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惊涛骇浪中紧握着舵盘,眼神坚定,有条不紊地应对着每一个涌来的巨浪。
  “告诉小张,让他把团队分成两组,轮流休息,保证基本睡眠。Bug的问题,我去看看。另外,从奖金里拨出一笔钱,给软件组搞一次团队建设,放松一下。”他迅速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回应。
  “回流焊炉坏了?让小李立刻带备用件去深圳!同时联系设备供应商,启动紧急维修。告诉老黄,产量损失是暂时的,但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绝不能因为赶工而出事故!”他对第二个问题下达指令。
  “涨价?哼。”林轩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晴鸢,这件事你来处理。告诉三星和夏普,我们理解成本压力,但我们签订的是长期供货协议。如果他们单方面违约涨价,我们将保留采取一切法律和商业手段的权利,包括立刻启动第二、甚至第三供应商的全面导入!让他们掂量掂量,是眼前的蝇头小利重要,还是失去启明芯这个未来最大的客户更可怕!”他语气强硬,寸步不让。
  除了快速决策解决具体问题,林轩更注重的是人心的稳定和方向的引领。
  他减少了自己待在办公室的时间,更多地出现在实验室、测试区、甚至软件工程师的工位旁。他不再仅仅是指点,而是会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分析数据、调试代码、讨论方案。他会记得住每个核心成员的名字,关心他们的状态,甚至会和他们一起吃外卖,聊聊家常。
  在一次软件组因为一个顽固Bug而士气低落的时候,林轩没有批评,而是带着大家来到楼下的海滨长廊,吹着海风

第66章 风暴中的掌舵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