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扎实。
“陈家俊,硬件方面应该没问题。如果能说服他,MP3的硬件实现就有了主心骨。”林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名字,并在后面画了个圈。
那么,市场和运营方面的人呢?这个人选更难找。林轩思来想去,记忆中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他尝试着从香港本地一些电子产品贸易公司或小型工厂的管理层里寻找线索。
这时,一个有些模糊的印象跳了出来——黄耀龙。
这个名字不是来自原身的直接记忆,而是林轩在整理近期搜集到的本地商业信息时偶然看到的。黄耀龙似乎是某个小型电子厂的老板,主要做一些电子玩具或者简单家电的代工(OEM/ODM)生意。规模不大,但在行业内似乎有点名气,被描述为一个“精明”、“务实”、“擅长把握市场机会”的人。
“一个熟悉生产和市场的小老板?”林轩沉吟着。这种人通常经验丰富,对成本控制敏感,有人脉资源,但也可能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对高风险、长周期的技术投入缺乏耐心。
是不是合适的人选,还需要接触之后才能判断。但至少,这是一个潜在的目标。
确定了两个主要目标,林轩开始思考如何去接触他们,以及用什么去说服他们。
对于陈家俊这样的技术人才,空谈理想和市场前景可能效果不大,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技术“干货”来打动他。
对于黄耀龙这样的商人,则需要清晰地展示出项目的盈利潜力、市场空间和风险控制方案。
“看来,那个MP3的演示原型(Demo),必须尽快做出来。”林轩下定决心。只有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他的“三顾茅庐”才更有底气。
他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技术开发中,同时开始打听陈家俊和黄耀龙更具体的联系方式和背景信息。寻找“将才”的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第7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