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轩坐在硬板凳上,背靠着冰凉斑驳的墙壁,闭上眼睛,开始系统地梳理脑海中属于“原身”的记忆。
  这个同样叫做林轩的年轻人,二十三岁,刚刚从香港本地一所不算顶尖的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不到一年。他的经历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有些失败。
  学业上,成绩中等偏上,但缺乏亮点。性格有些内向,不擅交际,却又带着几分不切实际的技术幻想。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进入大型电子厂或者按部就班地找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而是头脑发热地拉着两个同学,试图搞一个“超前”的项目。
  记忆碎片中,那个项目的轮廓逐渐清晰——似乎是想用当时还很昂贵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去模拟实现一种特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意图制造出一款具备某种“跨时代”功能的音频处理设备。想法很大胆,甚至触及了未来数字音频技术的一些皮毛,但在1995年的软硬件条件和市场环境下,无异于空中楼阁。
  结果可想而知。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市场认知,项目很快就烧光了他们凑来的本金和原身不多的积蓄,甚至还欠下了一笔小额的私人债务。合伙的同学早已散去,留下原身独自面对失败的苦果,最终在绝望、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中,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力,这才给了来自未来的林轩鸠占鹊巢的机会。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啊……”
  林轩睁开眼,轻声叹息。原身的失败,固然有性格和能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时代局限下,超前想法无法落地的悲哀。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那扇油漆剥落的窗户。一股湿热的、夹杂着油烟和海水咸腥味的空气涌了进来。
  楼下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红色的双层巴士、黄色的出租车、密集的广告招牌、繁体的中文和英文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而鲜活的九十年代香港图景。
  1995年的香港,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历史节点。回归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躁动、机遇,也有些许不安。

第2章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