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14年7月20日,西伯利亚的晨雾还未散尽,星宁合资企业葡萄酒品牌公司的招聘处已排起了长龙。锈迹斑斑的铁门旁,两块巨型LED屏滚动播放着招聘信息:“酿酒师、农业技术员、销售主管等岗位,国内员工优先,月入30万卢布起!首批招聘60人”;隔壁监狱的围墙上,另一块屏幕同样醒目:“狱警、后勤专员岗位,月入10万卢布+丰厚年终奖,包吃包住(三室两厅豪华宿舍),限招20人”。
  东北边境小城绥芬河的清晨,王铁柱叼着包子刷着手机,手指突然停在一条朋友圈动态上——配图正是西伯利亚的招聘广告,配文写着:“会说东北话的优先!离得近的赶紧冲!”他立刻拨通发小孙大雷的电话:“雷子!星宁集团在俄国招人,咱俩这大碴子味儿的俄语指定吃香!”电话那头传来兴奋的吼声:“我刚看到!听说那边的房子带大阳台,冬天能在屋里看极光!”
  两小时后,两人已经挤上开往满洲里的大巴。车上半数乘客都在讨论西伯利亚的工作机会,有人翻出攻略:“从满洲里坐国际列车,睡一觉就到赤塔,再转车去星宁基地!”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叔举着手机念道:“我家小子在哈尔滨学俄语,这次非要去试试,说工资够他在老家买套房!”
  与此同时,星宁集团总部的招聘专线被打爆。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让接线员应接不暇:“请问招聘要求里的‘能适应严寒具体指什么?”“东北方言真的有优势吗?我在沈阳待过两年!”更有甚者直接发来小视频,用带着各地口音的俄语毛遂自荐。我看着实时更新的应聘数据,对助理笑道:“通知俄语培训部门,加开‘东北方言速成班,重点教些接地气的词汇。”
  西伯利亚的招聘现场,热闹程度堪比春运。俄国本地人操着生硬的中文挤在人群中,试图用“你好”“谢谢”打动面试官;而来自中国的应聘者则各显神通——有东北大哥现场表演用俄语讲段子,逗得俄国HR哈哈大笑;也有农业院校的学生捧着论文,阐述如何在冻土上改良葡萄品

续写故事第42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