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5章 生命之泉:西北大地的涅盘重生[1/2页]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穿越神探夏洛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13年11月10日,凛冽的寒风掠过河西走廊,却吹不散人们脸上的炽热笑意。敦煌党河河畔,上万民众聚集在量子输水管道出水口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抚摸冰凉的金属管道,浑浊的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曾经龟裂的河床里,清澈的水流正奔涌而出,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通水!”随着沈知意按下量子启动键,三座超级蓄水池的闸门缓缓开启。千吨清水顺着直径十米的量子管道,以近乎光速的速度穿越千里戈壁,所到之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整水压与流速,确保每一滴水都精准抵达目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旁的智能农场里,机械臂自动启动量子滴灌系统,沉睡多年的盐碱地迎来了第一波生命之水。
  星达食品饮用水公司代工厂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纳米级过滤设备将淡化海水净化为可直饮的矿泉水,机械臂包装的瓶身上印着“来自渤海湾的馈赠”。而在下游产业链园区,废弃的海水淡化浓盐水经过二次处理,成为了提取稀有元素的原料;生产废水通过量子膜过滤后,又重新注入灌溉系统,形成零排放的循环生态。
  这场变革彻底改写了西北的农业版图。曾经只能种植耐旱作物的土地上,成片的水稻田随风摇曳,智能温控大棚里的草莓、车厘子长势喜人。张掖的农户李建国站在自家新开辟的水田里,捧着饱满的稻穗哽咽道:“祖祖辈辈守着旱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种出江南的水稻!”他的手机里,星宁农业APP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无人机定期喷洒生物肥料,产量比传统种植提升了三倍。
  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态的复苏。干涸数十年的青土湖重现碧波,候鸟成群结队在此栖息;祁连山脚下的冰川融水与淡化海水形成互补,让濒危的雪豹、野牦牛重新找到了家园。某环保组织的卫星遥感图

第325章 生命之泉:西北大地的涅盘重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