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清晨,京城三环内星宁集团总部的走廊里,智能机器人忙碌地搬运着量子服务器,机械臂精准地拆卸着全息投影设备。沈知意站在22层落地窗前,望着远处五环外若隐若现的建筑群——那座由她主导设计的120层环保大厦B座,此刻正披着晨曦,宛如一柄刺破云层的量子之剑。
“沈总,搬迁指令已下发至所有部门。”助理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的搬迁进度条实时跳动,“各子公司反馈,新大厦的智能系统已完成最终调试。”沈知意轻点桌面,全息地图骤然展开,环保大厦的三维模型悬浮在空中,地下室80层的停车场与服务器集群闪烁着幽蓝光芒。“通知工程部,启动能源自检程序。”她的目光扫过模型中密布的光伏幕墙与风力涡轮,“这座大厦必须成为碳中和的标杆。”
与此同时,王健林的万达集团会议室里,全息投影中正同步展示着星宁环保大厦的规划。“沈小姐的魄力令人佩服。”王健林摩挲着下巴,看着屏幕上3栋百米商务楼与星宁大厦并肩而立的画面,“我们提供商业地产运营经验,星宁输出智能建造技术,这合作稳了!”双方当场敲定协议:万达负责商场、公寓与住宅区的招商运营,星宁则用智能建造技术确保施工周期压缩40%。
五环外的施工现场,量子塔吊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但与传统工地不同的是,这里不见漫天尘土——建筑废料被即时回收,通过3D打印转化为景观砖;无人机群组成的“空中运输队”,以毫米级精度运送建筑材料。“沈总,高速路建设提前两周竣工!”项目经理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沈知意的办公室,画面中,100公里长的量子高速路如银带般蜿蜒,自动驾驶车辆在专用车道上穿梭不息。
搬迁当日,京城的交通网络迎来前所未有的盛况。量子导航系统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磁悬浮摆渡车在新旧总部间往返,车身上的全息广告展示着新园区的智能生态:雨水收集系统供给整个区域的绿化用水,地热发电站与光伏矩阵实现能源自给,连停车场都配备了量子充电桩与自动泊车机器人。
当沈知意踏入环保大厦的总裁办公室时,智能管家立即启动欢迎模式。落地窗缓缓升起,180度环幕视野将京城全景尽收眼底;空气净化系统实时监测PM2.5,自动调节新风配比。“沈总,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27家提交入驻申请。”助理调出数据面板,“谷歌、特斯拉特别要求定
第286章 生态智都:一座未来之城的崛起宣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