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京城三环内星宁集团大厦B座顶层办公室,沈知意指尖划过星达笔记本电脑的量子触控屏,全息投影上快速跳出关于宿华的详细资料。屏幕中央,宿华的照片旁标注着“个人财富125.6亿”,下方是他创立的快手短视频——这款以“记录世界,记录你”为口号的应用,如今日活用户已突破3亿,成为现象级产品。
“沈总,宿总求见。”助理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沈知意抬眼望去,办公室的智能玻璃门缓缓打开,身着简约西装的宿华带着湘西人特有的质朴笑容走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台初代星达笔记本电脑。“沈姐,这台电脑我用了整整十年,”他轻轻抚摸着外壳上的划痕,“当年在您工作室打暑假工,您送给我的‘毕业礼物。”
记忆瞬间被拉回1992年的夏天。湘西山区的少年宿华,背着装满咸菜的行囊,辗转十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省城。彼时的沈知意正在大学创业初期,工作室里堆满了电路板和编程书籍。当皮肤黝黑、眼神清澈的宿华出现在门口,举着写满代码的草稿纸询问是否需要兼职时,她一眼就从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科技近乎偏执的热爱。
“那时候你总说,代码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沈知意调出当年的监控录像,画面中,年仅十多岁的宿华蜷缩在工作室角落,啃着馒头调试程序,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在星宁集团的档案库里,至今还保留着宿华当年写的算法优化方案,这份青涩却极具潜力的手稿,后来被收录进清北计算机系的教学案例。
1997年,宿华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北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他常在深夜给沈知意发邮件,讨论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的结合可能。“那时候我就觉得,他的想法超前得可怕。”沈知意对高管团队展示着邮件截图,其中一封写于1999年的邮件中,宿华提出“用算法让普通人的生活被看见”的构想,比短视频行业的爆发早了整整二十年。
2006年,29岁的宿华创立了第一款历史文化社交软件“溯光”。不同于当
第269章 命运交织:从湘西少年到科技新贵的逆袭之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