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0日,欧洲大陆的晨雾尚未散尽,星宁集团在法兰西、大不列颠及中欧的三家合资产业链园区已机器轰鸣。沈知意通过卫星监控系统查看实时画面,法国图卢兹工厂的机械臂正精准组装WiFi设备,英国剑桥研发中心的量子实验室蓝光闪烁,而波兰园区的无人驾驶货车队列正载着成品驶向港口——这一切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星宁集团的股票市值单日暴涨156亿美金。
“沈总,欧洲招聘页面瘫痪了!”助理举着平板电脑冲进办公室,屏幕上的求职申请如潮水般涌入。最新发布的招聘启事上,“驾驶奔驰重型卡车,月薪8000欧元+年终奖,车辆自带智能房车”的待遇吸引了全球目光。A国司机论坛上,一篇题为《去中国企业开卡车,薪资翻三倍!》的帖子点击量破百万,岛国日本的卡车司机工会甚至组织了专项咨询会。
在波兰园区的招聘现场,来自23个国家的司机排起长队。德国老司机汉斯抚摸着崭新的奔驰卡车,惊叹于驾驶室内的智能系统:“这哪里是卡车?自动驾驶模式下,座椅能自动调节按摩,车载厨房还能现磨意式咖啡!”他当场签约,成为首批跨国司机之一。而从中国飞抵的工程师团队则忙着调试自动驾驶模块,技术主管李然用中英双语向当地工人讲解:“遇到突发情况,系统会在0.1秒内切换人工模式,安全系数比传统驾驶高5倍。”
这场跨国招聘潮很快引发连锁反应。A国某卡车公司的高管在内部会议上拍桌怒吼:“我们的司机流失率超过40%!必须立刻提高待遇!”岛国物流企业紧急推出“海外务工补贴”,却仍挡不住司机们奔向星宁的脚步。而在中国国内,卡车司机圈子里流传着“去欧洲开车,三年买房”的说法,无数司机拿着护照排队
第221章 跨国经济磁场:智能产业的全球虹吸效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