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轨交新章 智能基建重塑城市脉搏[1/2页]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穿越神探夏洛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9年5月20日,杭城天空澄澈如洗,市民们潮水般涌向全新落成的地铁1号线与5号线站点。沈知意站在西湖文化广场站的穹顶下,仰头望着由智能玻璃构成的流线型天花板——这些玻璃不仅能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透光度,还内置了全息投影系统,此刻正投射出西湖十景的动态画面,引得乘客纷纷驻足拍照。
  “沈总,检测数据一切正常!”技术总监举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如同一曲科技的赞歌,“纳米混凝土隧道抗压强度超出预期20%,智能调度系统将发车间隔缩短至90秒,高峰期运力提升3倍!”沈知意点点头,目光扫过站台两侧的智能导引屏——AI系统正根据实时人流,为乘客规划最优换乘路线。
  上午十时,通车仪式正式开始。随着沈正明市长按下启动键,首列银灰色地铁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不同于传统地铁的轰鸣,这列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运行时几乎静音,车厢内的智能座椅能根据乘客体重自动调节支撑度,车窗玻璃则化身透明显示屏,实时推送新闻、景点导览。一位白发老人抚摸着智能扶手感叹:“活了一辈子,头一回坐会‘思考的地铁!”
  而在改造后的杭城火车站,一场更为震撼的变革正在上演。曾经灰扑扑的老站房已蜕变为充满未来感的交通枢纽:巨型光伏穹顶覆盖整个候车大厅,其产生的电能不仅满足站内所有设备需求,还能反哺城市电网;智能检票闸机集成了虹膜识别与AI情绪监测,若检测到乘客焦虑情绪,会自动推送舒缓音乐。
  “欢迎乘坐星宁号高速列车!”甜美的电子音在月台响起。沈知意登上首班车,眼前的场景令人惊叹:商务舱内,智能床铺可根据睡眠数据调整软硬度;餐车内,3D食物打印机能在三分钟内制作出米其林级料理;就连洗手间都配备了皮肤检测系统

第214章 轨交新章 智能基建重塑城市脉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