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9日傍晚,北京的晚霞将国贸商圈染成琥珀色。万达集团总部内,王健林对着财务报表拧起眉头,计算器上跳动的数字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集团扩张急需资金,可传统银行的贷款额度远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商业版图。电视新闻突然切入画面,镜头扫过三环内矗立的星宁金融大厦,主播激昂的声音传来:“星火系旗下星宁金融创新推出线上贷款服务,最高授信额度达800万元!”
王健林将遥控器重重拍在茶几上,拨通助理电话:“联系星宁金融,我要亲自谈合作。”半小时后,沈知意的私人专线响起,来电显示“万达集团”几个字让正在审阅文件的她微微挑眉。“沈总,王董希望能与您面谈贷款事宜。”对方的语气带着老牌企业家特有的沉稳,却难掩急迫。
次日清晨,星宁金融大厦60层的贵宾会议室,檀香混着咖啡香在空气中弥漫。王健林身着深色西装踏入房间,目光扫过墙上的全息数据屏——实时跳动的全球金融走势、星火系企业的营收曲线,最终落在角落的“智能风控系统”演示界面。“沈总年轻有为啊。”他在真皮沙发落座,开门见山,“听说贵公司的贷款审核只需24小时?”
沈知意微笑着示意助理送上茶点:“王董,我们的AI风控系统能在30分钟内完成企业资质评估。”她轻点平板电脑,调出万达集团的财务模型,“不过,贷款额度并非单纯取决于抵押物,更看重企业的创新潜力与现金流稳定性。”
王健林的瞳孔微微收缩——对方竟已提前分析了万达的财务数据。“沈总这是不信任我们老牌企业?”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沈知意却将屏幕转向窗外的星火创业孵化园:“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用科技为传统行业赋能。去年,星火帮助某纺织老字号获得低息贷款,通过数字化改造,年营收增长了300%。”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陈默推门而入,手中笔记本
第123章 资本棋局:传统与新锐的借贷博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