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6日下午,京城的暑气在柏油路面蒸腾。沈知意与苏睛乘坐的黑色奥迪A7缓缓驶入护国寺街,古色古香的牌坊下,冰糖葫芦的吆喝声、铜锅涮肉的香气与现代汽车的鸣笛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乐章。透过车窗,沈知意望着街边熟悉的老字号招牌——聚德斋饽饽铺、庆丰楼饭庄,记忆突然被拉回刚上大学时的光景。
“记得吗?我们第一次来这儿,你非要用刚学的编程知识给炸酱面店做电子菜单。”苏睛握着方向盘,嘴角勾起笑意。那时的她们挤在狭小的面馆里,对着油腻的木桌敲代码,被老板误以为是来收账的大学生。
车子停在“老门框爆肚”门前,翻新后的店面青砖灰瓦搭配智能玻璃幕墙,门口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非遗传承人制作爆肚的工艺视频。推门而入,身着唐装的服务员微笑着递上平板电脑:“二位贵客,扫码即可点餐,还能观看菜品的AR制作过程。”
“王老板,好久不见!”沈知意一眼认出柜台后正在调试系统的中年人。五年前,这家店还只是个十平米的小档口,如今已扩展成三层楼的旗舰店,海外分店的招牌甚至挂到了纽约唐人街。王老板快步迎上来,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沈总,要不是你们星火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
原来,星火孵化园的团队曾主动找上门,不仅为店铺设计了智能管理系统,还通过星辰文媒的平台将爆肚的故事拍成纪录片。“您看这个!”王老板调出手机,海外分店的实时监控画面里,金发碧眼的顾客正用筷子笨拙地夹起爆肚,“现在每天光海外订单就有上千单!”
苏睛好奇地走到后厨,只见机械臂精准地控制着火候,AI系统根据客流量自动调整食材储备。“这些设备都是星火提供的?”她惊讶地问。厨师长擦着汗点头:“以前我们凌晨三点就得起来备菜,现在系统自己算好用量,省了一半人工!”
离开爆肚店,两人又走进隔壁的聚德斋饽饽铺。曾经摆满传统糕点的木架
第121章 旧巷新生:老字号与新科技的双向奔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