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日,杭城热浪滚滚,蝉鸣聒噪。沈宅别墅的餐桌上,7岁的沈舒正捧着一个金灿灿的梅菜扣肉饼大快朵颐,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她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地嘟囔:“肉夹馍比汉堡好吃一万倍!”一旁的沈宁赶紧抽出纸巾帮妹妹擦拭,笑着摇头:“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此时的星辰肉饼各大门店,同样上演着火爆场景。玻璃橱窗内,师傅们手法娴熟地将面团甩成薄如蝉翼的饼皮,再夹上炖煮得软烂入味的五花肉,撒上翠绿葱花。排队的顾客从店内一直延伸到街角,有人举着BB机兴奋地喊:“老张!快来,这里的肉夹馍比你说的汉堡香多了!”
北方,曾经门可罗雀的老字号肉夹馍店铺,如今也焕发新生。西安“老孙家”肉夹馍店内,数字化点餐屏闪烁不停,智能后厨系统精准控制着火候和出餐时间。店长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看着BB机上不断弹出的外卖订单,眼眶泛红:“没想到啊,这传承百年的手艺,在沈小姐的帮助下,年利润竟突破了2000万!”
在郑州,“王家馍坊”的第三代传人王建国正对着摄像机镜头,展示新推出的“黑科技肉夹馍”——饼皮里嵌入了可食用的营养监测芯片,顾客扫码就能知道摄入的热量和营养成分。“以前总觉得洋快餐时髦,”他对着镜头感慨,“现在咱们的肉夹馍,既有传统味道,又有现代科技,凭啥不能走向世界?”
沈知意坐在星宁工作室的会议室里,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各地门店的
第52章 馍香四溢:传统美食的逆袭之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