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13日,湘西的晨雾还未散尽,宿华家新盖的二层小楼已被邻居们围得水泄不通。青灰色的砖墙、亮堂堂的玻璃窗,与周围斑驳的木屋形成刺眼对比。有人伸手摸了摸光滑的墙面,嘴里喃喃道:“这真的是华伢子赚的钱盖的?”
宿华的母亲攥着儿子寄来的汇款单,声音发颤:“千真万确!知意姑娘的工作室给了他机会,娃每天学电脑、搞设计,上个月还寄回两万块!”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几个蹲在墙角的汉子猛吸一口旱烟,烟灰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
隔壁王叔搓着手挤进人群,盯着二楼新安装的铝合金窗:“老宿家上辈子修了啥福哟!我在镇上工地搬砖一年,也凑不出半栋楼的钱……”他的话引发一阵沉默,女人们交头接耳,讨论着自家孩子是否也能去城里打工。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十里八乡。三天后,宿华家的小院成了临时“咨询处”,挤满了拎着土特产的乡亲。一位背着竹篓的老汉颤巍巍地递上一把野山菌:“娃,你能不能带带我家狗剩?他虽然才十三岁,手脚麻利得很!”宿华红着脸接过山菌,打开电脑调出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大叔,只要愿意学,沈姐的星火计划就给机会。”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村支书皱着眉头找到宿华父母:“娃娃不好好读书,跑去赚钱,这不是误人子弟?”话音未落,宿华抱着奖状和成绩单冲出来,年级前十的名次让众人哑口无言。他指着墙上贴着的计算机教材,认真道:“在工作室既能赚钱,又能学知识,比闷头啃书本有用多了!”
这场风波很快惊动了乡教委。戴着老花镜的主任翻看着星火计划的宣传册,突然一拍大腿:“这是好事啊!咱们
第21章 山乡惊澜:少年财富掀起的观念风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