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色渐深。
  独孤杰的加入给李家解决了许多麻烦。
  其中一个便是,他凭借着他昔日在长安结交的大食国商人的人脉,通过海上丝路给李平安购买了一大批昆仑奴。
  这导致李家的土地虽然多,但是压力逐渐在减少。
  夜晚剩下的活,李家人跟着忙活忙活就够了。
  大哥、二哥,甚至还有时间比试武艺,替老爷子放放鸭子什么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食商人手法忒干净了,这些昆仑奴,即便是经常清洗,身上也难免有尿骚味。
  老太太一个劲儿地招呼,这些昆仑奴干活的时候,离着庄稼远点,别到时候弄得骚臭骚臭的,让人没法吃。
  今年因为干旱的缘故,地里的庄稼收成着实有些很不好,往年一亩稻田可以收获三百多斤稻子,今年即便是后续水跟上了,也只剩下二百多斤左右。
  李家的土地多,还包括山田,总共收粮三万多斤。
  这些粮食肯定是要交税的,别人不交,李家也得交,一是看公孙县令的名字,二是李家终究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老百姓。
  大康的赋税不算高,而李平安的老爷子是校尉,李平安是刺史,赋税是有很大的减免的。
  而且大嫂、二嫂也很会过日子,这用来交税的粮食,比寻常的粮食要少晒不少,这样尽可能保留一部分水分压秤,怎么也能省出一些粮食出来。
  大哥李虎指挥着卡拉姆他们,将收拾好的稻谷,装在麻袋里,然后一袋袋扛到仓库里码得整整齐齐。
  后续肯定要赶着好天拿出去晾晒的。
  这些稻谷对于李家来说非常重要,一来是制作杂面的核心原材料之一,二来李平安前往龙州担任刺史,也少不了粮食。
  当然,李平安不可能仅仅指望着这些粮食来维系后续的发展,李平安人虽然还没到龙州,但是他已经通过龙州的线,雇佣了一支南越人境内的僚人去抢劫粮食和人口。
  作为代价,李平安给他们提供武器、铠甲,乃是战马等物资。
  目前双方合作愉快,但李平安心里很清楚,对方也是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早晚又跟自己闹崩了的一天。
  二哥则指挥着不少昆仑奴,将稻草杆收集起来,将其捆起来,堆放成垛子。
  这些垛子有大用,一来可以挑选合适的稻草编制草帽、床垫,此外也是制作杂面解毒剂的重要原材料。
  赵元怀亲手经历了一波杀猪,此时整个人有些不太好。
  而尉迟云英并没有回女营,而是无所事事地在李家院子闲逛,看着聚集在一起的人,知道他们是晚上要么跟李平安汇报工作,要么过来干农活,便好奇的观察。
  他走到独孤杰身边儿,开口说道,“我兄长说了,你是长安一等一的贤才,让我有机会见到你,可以跟你请教一些学问。”
  “可你一个治理国家的大才,现在却要跟一群老百姓整天混迹在一起,岂不是把大好的才华都浪费了?”
  独孤杰头也不抬,“老百姓怎么了?没有老百姓耕耘,咱们谁也没饭吃。之前我跟刺史有过一场辩论,他认为世家过于自私,动不动就讲究血统而看不起老百姓,想要凭借家世而左右华夏,这非常不可取。”
  “百姓虽然渺小而卑微,但千千万万的百姓,却如同汪洋大海,你可以跟我一起干。”
  “就跟你先前给我出谋划策一样。”
  尉迟云英冷笑道,“我看你是闲的,老百姓短视,随波逐流,没有了世家,谁去带头缴纳赋税?谁来维系地方?”
  “我跟你说,你们这群人的想法有的时候就太单纯。自商周以来,伯侯分封,一直存在于华夏,即便是如今实行郡县制,但朝廷又能管多少地方?”
  “天下之大,总归有朝廷说了不算的地方。只要朝廷说了不算,就有分封,就有世家,这是改变不来的地方。”
  “所以我见你有着歪心思,便劝你不如做点正事。比如说,将刺史培养成岭南第一世家的家主。”
  李平安听着二人的交谈,落座在椅子上,听到尉迟云英说要推着自己做岭南第一世家,甚至想笑,他开口说道,“既然大家尚无睡意,不如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尉迟云英兴冲冲道,“你说。”
  “我们在岭南,我便问一个关于岭南的问题。”李平安喝着茶水,用手蘸水在桌子上画了一幅简易的舆图,“今年岭南道的灾荒很厉害,世家收入骤减六成,百姓更是直接绝收。”
  “百姓绝收就会变成流民,而世家减产则缺乏自卫的力量。”
  “而如今,这四海之内,狼子野心者不胜枚举,百姓往往会被三言两语哄骗,参与谋反。届时官府也好,世家也罢,甚至普通百姓,都会遭到屠戮。”
  “现在如若你是当政之人,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尉迟云英接受过世家正统的教育,自然知道流民被反贼裹胁的危害。
  前朝那么强,就是没管理好天灾之下的流民起义。
  她没想到,李平安刚刚被朝廷摆了一道之后,依然在考虑这些事情。
  看来,她真的有些小瞧李平安了。
  李平安刚才问的问题,也是她跟兄长之前讨论的。
  尉迟云英斟酌了一番之后,便开口说道,“这种事情,向来无非两种处理方法,联合镇压和安抚。”
  “镇压则是朝廷联合地方的实力派,诸如世家、豪强,甚至僚人一并合兵,剿杀那些反叛之人。”
  “安抚则是救济灾民,广设粥棚,然后想办法组织他们开荒。”
  李平安点了点头,尉迟云英所说的举措,其实就是世家和朝廷的经典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牧民之术,只要天灾持续的时间不是足够长,是有很大的概率,赢得灾荒的。
  当然,条件就是老百姓死一层又一层。
  他看向独孤杰,独孤杰之前跟尉迟云英的想法极其类似,但是自从投奔自己之后,被自己下放农村,跟尉迟云英他们这段时间一样,跟着老百姓干了很长时间的活。
  所以李平安希望他能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尉迟云英撇嘴道,“兄长,你看他作甚?他莫非还能有更好的法子吗?当初独孤杰在陇右赈灾,用的大概就是刚才我说的法子。”
  李平安继续说道,“首先,朝廷能动用的力量,在不同的区域是不同的,诸如中原,关中,则强盛一些,朔方、河北、剑南、陇右则次之,至于岭南则更次之。”
  “你说的朝廷联合地方势力镇压流民,在北方,甚至于剑南,都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是岭南不行,这边儿很复杂,世家、豪强未必就愿意配合朝廷,他们自己还想谋反呢?此外,还有虎视眈眈的南越,这些都是问题。”
  “还

第259章 赈灾救民之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