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了马车后,四少让书童驾车去了徐家在南京的一间绸缎铺子,那矮胖的王掌柜见了名帖,马上殷勤的招呼去了里间,亲自给四少倒上茶,道:
  朱少爷今天才得空过来,您可是七爷早就亲自吩咐过的,我是天天盼,日日想,怎么还不来,还不来,今天终于盼着您了,您一进我们这铺子,就感觉光彩照人,平时不怎么亮的绸色今天也格外鲜艳了,这举人老爷就是有才气,我们这里平时都是女子进进出出的,都说阴气太重了,可今天您这一来,我算是真见着您这文曲星下凡了,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我们店里上上下下十几口可就等您的吩咐了,......
  四少惊讶地听着这个话唠掌柜,自从进门让座上茶一直这嘴就没停过,像机关枪一样不停的在讲着奉承话,心里觉得这掌柜的绝对是个销售高手,这张嘴即使不能把死人说活了,也能把活人说死了!这嗡嗡的脑袋听着都大了,把手伸在他面前,大叫了一声:停!
  四少是逃出来的,直到坐进了马车,脑袋还是晕晕的,叹道:卧槽,舅舅哪里找来这么个奇葩!
  还好自己该吩咐的事都吩咐了,三开间的铺子,留出一间卖原来的绸缎,腾出一间卖新机织的各种碎花布,还有一间卖镜子,玻璃,水晶灯,香皂和香水。限量供应,当奢侈品卖,哼哼,江南真是富得流油啊,不宰白不宰!半个月后重新上货开张。
  晚上,随朱葛一起去江西的一个警卫送信回来,第一船锰矿石两天前已经在南昌装船不日启运,朱葛正在和当地的徐家商号联系安排长期挖收矿和转运。四少对朱葛的效率很满意,连夜让三个警卫一同赶去南昌和他汇合后再去下一站南安。
  午饭前,一身素服的朱三爷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账本,桌上的三碗面条上有爆鱼素鸡,还有咸菜。两个多月前他把朱府库房的钥匙交给儿子时,账面上是有十一万两的结余。而现在,只有五千多两了。他知道儿子铺的摊子很大,可没想到会这么大,二哥这次丧事还没动银子呢,这下不是要把家底都给败光了?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要跟父亲讲,他看了看坐在一旁正哧溜哧溜吸着面条的朱福和朱寿,问道:
  这账本给父亲看过吗?
  没有,不过...
  ...朱福看了一眼朱寿,没说下去。
  朱寿赶紧咽了嘴里的面条,接口道:老太爷是知道的。他也没说什么,就是让我们先把下半年苏州铺子那边的钱提过来用。
  现在才九月,那能有多少?
  朱禧昨天传来消息了,有三万五千两,后天出殡,他会带回来。朱福含糊道:
  嗯,有这么多?都赶上往年一年的了!不过,你们两人平时也要多劝劝申儿,别这么大手大脚的。照他这么折腾,收不住怎么办?
  朱寿喝了口汤,道:三爷,不是我们不劝,这四少的摊子根本收不住,每天千八百两地往里填,根本不带眨眼的。隔三岔五的还有添项,再说,徐家那里也垫了好些进去,这每天一船一船的货往这里运,肯定好多都没结银子呢!
  布坊这次损失这么大,多久能缓过来?朱三爷问道:
  朱寿抹了抹嘴道:三爷,您再不吃,面都胀了,这布坊虽有损失,其实并不大,现在二少的厂子才是大头,这两天的产量都能抵得上以前一年的了,只是四少压着不让在娄塘大量出货,单靠大少那里,虽然挣得多,可是回款太慢了。
  干嘛不在娄塘大卖?我现在没心情吃!
  四少的意思是别把人家都赶尽杀绝,毕竟有些还是老铺老人,背景也深厚,得罪太死了麻烦!朱福吐了根鱼刺,道:
  啪,三爷一拍桌子,道:你心慈手软,可人家可不给你留活路啊!在商言商,哪这么多顾虑?明天起,把我们的布投下去放开了卖,同样规格的每尺比市面上的低三文,杀他个干干净净!
  

第64章 铺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