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中秋四少忙完了浏河滩的大会,就着手准备去参加乡试,临走时,他还是把二叔,四叔,二哥还有三个管家聚在一起开了个协调会,一是把诗会上县丞所言讲了一遍,让众人讨论了一番,二是让每个人把各人负责的工作进度陈述了一下,把需求都提出来,一番讨论后,起草签署了一份章程,大会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胜利闭幕,六个男人最后拉着四少的手,欲言又止,最后二叔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小四,你就放心去应天府吧,浏河滩那里我们会给你看紧的,一个人都出不去,一个外人也都进不来,一定帮你封锁的如铁桶一般严严实实。
四少一脸懵逼地看着他们,六个人脸上都是一副坚定地神态,四少也不及多问,只能心情舒畅地登上了家里原来那条福船,扬帆直奔应天府而去。
在浏河口,四少遇上了大少的两条船,兄弟三人隔着船舷相互热烈问候又聊了会儿天,分开后就各自忙着赶路了。
四少在宽敞的船舱里盘算着他的发育进度,他现在每次下雨都会抓紧时间回现代搜集查询各种资料,也去报了很多培训班去学习制作一些东西,比如手工香皂,天然精油,琉璃制作,有用没用的一通乱学,关键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他搞懂了各行产业链的脉络,并追根溯源找到了最原始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现在早已经被大工业化所抛弃,但对明朝开发这种产品有用啊!
自从和二丫圆了房,四少发现自己不再疯长个子了。他也没搞懂到底是因为他在后世就是一米七八的个子,还是因为正好破了童子身就不长个子了。不过这个子在明末正好,玉树临风,鹤立鸡群......
浏河滩的基地已经聚集了三千多人,大规模的识字培训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现在已经做到了每人一本千字文繁简对照本。九百多名工匠都完成了简化字和新度量衡培训,四台大水车,八台小水车已经建起,八个选料场已经建好开始进料加工,砖窑厂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的耐火砖,焦炭厂已经投产,硫酸厂已经试产,烧碱厂已经试产,硝酸厂已近竣工,酒精厂已经试生产,水煤气塔已开始蓄气,煤焦油被一缸缸封存,水泥厂建成,玻璃厂建成,香皂厂开始少量生产,水利棉纺和织布厂开始全力投产,炼钢厂的平炉和蓄热室已经建好只等着外部设备和管道连接完,等四少回来开始投料,木工坊已经和铁匠坊合并分裂成十四个机器厂,印书工坊分裂进化成了印刷厂,造纸厂,油墨厂,精铸厂,锻刻厂,当然厂名都是以数字命名的,只有他的小本本上才有对照的注释存在。
崇明基地现在是白莲教的天下,那片三千多亩滩涂地上长满了芦苇,会随着江水的起落有所变化,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慢慢圩堤开荒平整建设,白莲教对底层穷苦百姓的凝聚力组织力是空前强大的,四少已然成为了白莲教的真神,他去过两次崇明基地,每次福老爹都带着上千人给他磕头行礼,他虽然不习惯,但也没拦着,慢慢习惯吧,现在还没到讲平等的时候。他现在除了沿用改良过的白莲教教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弥勒托生,少主救世”,又提出了“反饥饿、反剥削、反压迫”的现实口号,海门基地开始把大批的流民经过收容辨识后,送去崇明基地,除了巨大的码头及堆场外,纯碱厂是最先造好并生产的,燃烧芦苇的烟柱日夜不息,从不间断,还好江风海风能迅速吹散。而接下来焦炭厂,水泥厂是崇明基地最优先的建设对象,最晚九月中旬就可以投入生产,海门基地另外给了四少一个惊喜,就是按照四少的设计开辟了几十亩盐田。没有盐,怎么搞三酸两碱?另外在基地的东边淤积了大量的滩涂已经慢慢成陆,那里有几万亩的芦苇荡等
第56章 乡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