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清晨,杭城星宁未来社区的智能公寓里,无土栽培架上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光伏板将朝阳转化为电能,顺着超导线路汇入社区电网。程序员林悦站在阳台上采摘新鲜蔬菜,手机弹出工资到账提醒——税后38.6万元的月收入让她嘴角上扬。作为星宁集团AI算法团队的普通成员,这个数字是她三年前在某互联网大厂时年薪的总和。
网络世界早已被沈知意式女权的话题刷屏。某短视频平台上,百万粉丝博主“职场观察家”发布专题视频:“什么是真正的女权?看看星宁集团的员工构成——技术部门女性占比53%,高管团队男女比例1:1。这里没有性别优待,只有能力说话!”视频里,镜头扫过星宁研发中心,女工程师们专注调试量子计算机,男设计师们在全息投影前讨论建筑方案,工位名牌上的“首席”“专家”头衔与性别毫无关联。
“以前总有人说女性不适合搞技术,”林悦对着镜头展示自己参与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但在星宁,项目奖金只看代码质量和创新贡献。我去年主导的算法优化,让集团物流成本降低12%,奖金直接换了辆量子动力车。”她的身后,智能管家自动整理着工作资料,无土栽培架上的生菜在补光灯下舒展叶片,这些都是星宁员工专属的“科技福利”。
薪资神话:能力导向的财富分配
在星宁地产公司,项目经理张伟点开手机银行,285.6万的存款数字让他感慨万千。三年前,他从某传统房企跳槽而来时,还在为一线城市的首付发愁;如今,凭借在智能建筑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他不仅全款购入二线城市的100平住宅,还将父母接到星宁康养社区安享晚年。“这里的晋升通道透明得可怕,”他在员工论坛分享,“季度考核时,我亲眼看着女实习生因为提出创新的BIM建模方案,奖金比部门主管还高。”
更令人瞩目的是高级工程师的薪资待遇。量子材料专家李雪梅展示自己的工资单:年度总收入1280万元
第610章 职场新章 打破性别藩篱的价值重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