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听完这则故事,有何感想[1/2页]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盛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元璋看着孙儿流畅写出的字迹,不住颔首赞许。
  对于朱政过目不忘、学识惊人的天赋,他内心甚是欣赏,亦满含期待——如此出众的孩子,若能好好栽培,必将成为朱家栋梁!
  然而,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来教导这个卓尔不凡的孙子呢?这一问题令朱元璋陷入了一阵深思。
  他凝望着专注写字的朱政,不由伸手捋起了长须,神色渐转郑重。
  他虽擅长指挥千军万马、统领江山社稷,但若真要当个先生,恐怕还会顾虑是否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要不要找个老师来?”这念头乍然闪过,却又被迅速打消。
  毕竟,朱元璋要的并非仅仅是精通典籍的饱学之士;作为统治者,更重要的是对全局的把控能力、明察秋毫的眼力,以及驾驭群臣的手腕和谋略——这些东西,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传授的能力。
  再想想自己的诸多子侄,虽然不乏请名师调教者,可合乎心意的人才又有几何?更别提他对朱政寄予的期望远超旁人。
  思及此,朱元璋心中暗生一计:“或许,可以让他走我曾经的老路……”当年自己出身寒微,少时连认字都不会,直至娶了马皇后,这才逐渐通过史书积累智慧,终而成就霸业。
  那些史书中所记载的人物、事件与教训,皆是他一路走来汲取养分的宝贵来源,更是他从一名底层军官逐步成长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之关键所在。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朱政也循此法门成长呢?一边阅读华夏千年兴衰成败的典籍,一边将人生阅历融入教学之中,这样岂不既能让其领悟治国之道,也能避免陷入空谈经义的桎梏?想到此处,朱元璋越发明悟兴奋,遂当机立断,当即开口道:
  “麟儿,如今认字背诗已经难不倒你。
  那自今往后,咱们就一起读历史,讲述咱们中华先辈的故事如何?其中乐趣多多,保管让你喜欢!”
  朱政听闻此言,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连拍手道:“真的吗?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快讲给我听吧!”
  “太好了,殿下最喜欢听故事了……”
  “好啊……容我思考片刻。”
  朱元璋微笑着略作思索。
  接着便缓缓开口:
  “那就从西周说起吧……
  曾经有个朝代……”
  常言道,唐朝有诗,宋朝擅词,元代流行散曲,明朝则以小说见长。
  此时正值明初,
  是小说盛行的时代。
  朱政曾经偶然间看见,
  朱元璋手握后世流传的《水浒传》阅读解闷。
  于是这一次,为吸引朱政的兴趣,
  朱元璋特意模仿起说书人的语气……
  于是,在谨身殿中,
  一老一少沉浸在共读的乐趣中。
  祖孙俩谈笑风生,讨论热烈。
  而守在殿外的刘和起初并未留意,
  只是安静等待差遣。
  然而渐渐地,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皇帝并非单纯讲授历史。
  在叙述完一段后,朱元璋还会剖析人物动机,
  评判行为得失,进而教导朱政如何正确应对,该采取何种方法处理各种情况。
  这哪是什么单纯讲故事!分明是以史为鉴,
  将治国驭人之术细细拆解,传授于皇子。
  这明显是在栽培未来的帝王啊!
  若是被外人知晓,怕是要震惊整个大明朝廷。
  想到这里,刘和惊出一身冷汗。
  不敢再多听一句,连忙招呼同样侍立在外的王景弘、郑和等人,
  悄悄退到殿外远处,这才心绪稍定。
  同一时间,
  另一边闹得更欢。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朱
  即便朱
  接下来,究竟要采取何种措施呢?
  ……
  时间匆匆流逝,数月一晃而过。
  这段时间里,朱权等人始终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态。
  他们试图找到独自行动的朱政。

第16章 听完这则故事,有何感想[1/2页]